□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王少文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赋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传播。在这一战略背景下,眉山作为四川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丰富的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和江口沉银遗址等资源,亟需通过创新机制,整合高校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本设想将从文创与文旅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机制或模式,推动眉山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一、整合高校资源,创新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展示,更是文化与经济、旅游产业和地方发展的紧密结合。《决定》中明确提到,要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这离不开高校在学术、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介入。
1.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平台
设想一种有效的机制模式,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平台的构建,推动文创与文旅深度融合。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利用高校在文化、艺术设计、历史学、旅游学等方面的学术优势,为眉山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创新设计,进而形成良性互动。
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政府、高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政府在这一合作机制中发挥着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的核心作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以及制定激励措施,政府可以有效地引导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文创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旅游项目的规划。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源泉,能够为文旅融合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通过其在艺术设计、文化研究、旅游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力量,高校能够帮助文旅企业设计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深度的文化解读与背景分析,进而提升景区的旅游吸引力。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在将创新设计和理念付诸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旅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高校的研究成果,开发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在运营过程中持续反馈,帮助高校和政府优化文创与文旅的融合策略。通过政府、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眉山的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江口沉银遗址等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在现代文创设计的赋能下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2.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高校助力文创项目孵化
另一种设想机制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利用高校的创新资源和学术支持,为眉山的文创产品开发和旅游项目设计提供孵化服务。这一机制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将高校的文创设计与文旅企业的需求紧密对接。
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可以作为一个多功能平台,提供从项目研发、市场推广、品牌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艺术设计、文化创意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将与文旅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文创产品的研发。例如,基于三苏文化的诗词和书法元素,设计团队可以开发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产品;或者通过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设计出与江口沉银遗址相关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体验。此孵化机制促进了跨学科的合作,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文创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创新。高校可以发挥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优势,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或者通过艺术设计专业打造独具魅力的景区展示空间,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此外,高校还可以为文创产业提供创新人才,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创设计比赛、实施创新实验项目等方式,培养和输送适应文旅融合需求的人才。这些毕业生能够在文创企业或文化旅游公司中发挥创造力,推动文创产业持续发展。
3.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建立文创产业链与旅游体验链融合机制
推动文创和文旅深度融合,还需要整合文创产品与旅游体验,建立一条具有良好连接的产业链。这一设想机制不仅要求高校在产品设计、文化策划、艺术展览等方面发挥作用,还要注重游客体验的深化。
高校可以在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将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例如,结合眉山的三苏文化和东坡文化,设计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文创产品,如书籍、纪念品、手工艺品等;同时,设计与之配套的旅游线路和深度体验活动,如文化讲解、文艺演出、手工艺体验等。这一文创产业链和旅游体验链的融合,能够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深度参与、全面体验眉山的文化。
结合《决定》中提出的数字化转型,眉山可以通过高校的数字艺术、互动设计等领域的优势,将文化旅游产品与数字技术结合,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文创和旅游体验。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游客参观三苏祠等地时,设计沉浸式的历史文化展示,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记忆度。
二、机制实施路径与创新突破
要落实上述机制模式,关键是要确保三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资源整合,突破现有的行政壁垒和产业分割,推动文创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与引导作用,可以出台鼓励政策,为高校与文旅企业的合作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保障,尤其是在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新性与可行性方面,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奖励机制等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和文旅企业之间协作的指导,确保合作顺利推进。
其次,高校要主动与地方需求对接。高校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文旅企业的对接,准确把握地方文旅发展的需求,进行定向研发。高校的各个学科与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研发和创新设计。
最后,要依托企业牵头进行市场化运作,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文化旅游项目的运营,需要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管理。高校与文旅企业合作时,企业需要在市场推广、销售和运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确保文创产品与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以及文化旅游产品链和体验链的融合机制,眉山可以有效推动文创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一机制不仅能够发挥高校在学术、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还能实现政府政策支持和文旅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文化资源创新转化,提升眉山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进而为四川省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