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融全域资源 塑文化IP 推动眉山文旅高质量发展

□中共彭山区委党校 李洁

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眉山文旅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东坡文脉的辉煌成就、彭祖养生文化的厚重底蕴、江口沉银的神秘传奇、洪雅生态的天然画卷。这些分布于眉山市各区县的“文化瑰宝”,亟须通过整体谋划实现资源整合,抢抓成都都市圈发展机遇,打造独具眉山特色的文旅新体系。

一、执IP塑造之笔,精雕文化地标长卷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内核动力。当前眉山各区县文旅品牌虽各有千秋,却面临“品牌效应不够”“联动性不强”的发展瓶颈。若能将长寿文化的康养价值、东坡精神的思想深度、江口沉银的探秘体验,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IP符号矩阵,必将构建起眉山文旅产业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一)构建“核心驱动-多元协同”的IP体系

一是以东坡文化为中枢神经。通过“数字三苏祠”工程构建时空隧道,运用全息投影+AI交互技术实现“与苏轼对诗”“同东坡泛舟”等沉浸式体验;二是立足“彭祖故里”文化基因。结合“彭祖山长寿文化”底蕴,将彭祖长寿文化系统解构为“食养”“气养”“神养”三大体系,打造可感知、可参与的立体化体验;三是依托青神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优势。构建“竹艺生态圈”发展模式,打造“竹里青神”主题园区,开发竹编非遗研学线路,实现从传统技艺到现代文旅的创造性转化;四是基于洪雅瓦屋山-七里坪生态资源禀赋。构建“三维一体”的康养品牌体系,打造“岷峨绿肺”生态地标群、设计“四季森呼吸”主题动线、开发“五感疗愈”康养产品矩阵。

(二)创新文化传播的“新语法”

一是区域联动升级。基于“城市CP”模式的成功实践(2024年眉山-儋州、彭山-澄迈合作),构建“文脉传承轴-文明探源轴-养生文化轴”三维文化协作网络,携手杭州、黄州成立“东坡文化发展共同体”,设计“东坡宦游之路”主题文旅产品体系;联动三星堆-金沙遗址形成“古蜀文明创新展示带”,研发考古教育套件及区块链数字艺术品;依托彭祖山创建“国际康养智库”,产出《长寿经济白皮书》等转化型研究成果。二是打造IP活化工程,建设“可进入的博物馆”系统,将历史场景转化为体验式消费空间,开发“东坡的十二时辰”沉浸剧游等当代文化产品,构建“文化解码-创意转化-产业落地”的价值链闭环。实现文化表达从典籍考据向生活美学的范式转移,最终形成“可感知、可参与、可带走”的文化传播新形态。

二、以区域协作为砚,挥毫产业共融水墨图

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融”,持续发展的动能同样源于“融”。从彭山全域农旅的田园综合体,到洪雅森林康养的生态价值链,再到青神非遗竹艺的产业创新实践,无不彰显“跨界融合创造价值,多元共生塑造特色”的发展真谛。当务之急是破除行政藩篱,打造“城景交融、业态共生”的文旅经济共同体。

(一)谱写“区域联动”空间新篇章

一是驱动都市文旅核心引擎(东坡区)。通过“东坡水街”时空走廊重构宋代美学场景,例如,以“宋朝不夜城”为IP,集成沉浸式剧本游、国风主题市集等体验经济模块,打造“城市漫步博物馆”的文旅新范式,实现历史场景的当代转译。

二是打造康养度假带(彭山、洪雅)。彭山板块以江口古镇为载体,打造“彭祖长寿生活区”,集成彭祖药膳工坊、道地药材研学基地养生系统;洪雅板块依托七里坪生态资源,建设“国际健康管理走廊”,引进抗衰中心、温泉理疗等高端医养业态,形成“生态疗养+精准医疗”的闭环服务链。

三是构建生态体验“金三角”(仁寿、青神、丹棱)。形成仁青丹生态体验“金三角”,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仁寿依托黑龙滩水域资源,打造“低空观光+水上运动”组合产品;青神聚焦竹产业升级,打造“竹创智造中心”,形成传统竹编技艺传承与现代电商营销的双轮驱动模式;丹棱以“不知火”柑橘为核心IP,构建“农旅融合示范园”,贯通种植体验、深加工观摩、休闲度假的全产业链价值。

(二)创新“文旅+”融合业态

借鉴其它地区行业跨界合作的启示,构建“文旅+”多元融合生态。体育赋能方面,持续运营“仁寿马拉松”“东坡马拉松”双IP赛事,在黑龙滩水域打造龙舟赛事品牌,在瓦屋山培育“国际山地马拉松+乡村篮球联赛”组合产品,在彭祖山创新“景区篮球联赛”模式,并利用彭山优质水域资源开发专业垂钓赛事体系;农旅融合方面,推动仁寿枇杷、丹棱柑橘等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文创伴手礼系列,塑造“味觉眉山”城市名片;文博创新方面,以江口沉银博物馆为载体,推出沉浸式考古体验项目,通过文物复刻品挖掘互动增强参与感。

三、以数据智能为丝,织就智慧文旅锦绣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智能技术已成为优化文旅服务的核心引擎。彭山区“一码通游”创新平台与洪雅瓦屋山智慧景区数据平台的示范案例,为全域智慧旅游发展树立了标杆。着力打造“智能引领、服务为本”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实现游客出行前便捷无忧、旅途中畅享品质、归程后回味难忘的全周期优质体验。

(一)打造“掌上眉山游”数字化服务体系

通过统筹整合全市范围内的旅游景区、住宿设施、餐饮服务等文旅资源,打造“智游眉山”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线上预约、扫码入园、智能导航”的一站式服务体验。游客借助移动端应用可实现多景点联票购买、停车场空位实时查询、定制化行程规划等功能;同时在三苏祠、彭祖山等核心景区部署AR(增强现实)导览设备,游客通过扫描展品即可沉浸式体验3D历史场景重现,使馆藏文物实现数字化“活化”展示。

(二)构建“高效出行·深度体验”交通体系

为破解眉山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散的难题,系统提升交通衔接服务,协调开通成都至眉山主要景点的旅游专线巴士,构建“高铁+公交+景区接驳车”零距离换乘网络;选取彭山、洪雅两地作为试点“低空游览航线”,形成连接五湖四海、瓦屋山与黑龙滩的立体游览环线;同时在城区核心商圈布局智能共享电单车,配套开发“文化骑行导航”,有机串联历史街巷与热门打卡地,助力游客沉浸式体验城市风貌。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