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让《苏东坡》“回家” 为文旅产业赋魂


邵永义 摄

□四川成都 魏鑫

2022年至2024年,我们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合作,推出了话剧《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开创了“剧场——景区一站直达”的文旅融合模式。一年半,演出160余场,收获13万观众,让《苏东坡》演出总场次突破200场。演出还成功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演出项目》,是四川唯一入选的话剧作品,2024年末被四川省文旅厅列入年度营销案例。

文旅版《苏东坡》,在编剧姚远和导演查丽芳两位老师创作的大型话剧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将原来150分钟演出分为《苏东坡·潇洒定风波》和《苏东坡·豁达寄沧海》两个篇章,各70分钟。内容关联,故事相辅相成,演职人员也是按照大型话剧配置。高品质演出需要高配置,高配置等于高成本和高票价。与全国巡演动辄七八百元的票价相比,两个篇章合计288元的票价可以说是相当亲民。

2023年受益于演出质量过硬和平价精品的定位,加上市场化的推广运营,剧火了,创造了话剧在早上10:00开演,甲票100%售罄,整体上座率超70%的奇迹。但与此同时,也逃不过剧红是非多的魔咒,2023年“十一”前,剧场闲时租金暴涨随之而来,涨幅高达68%,甚至连每喷一次干冰都要额外支付500元。

面对剧场租金暴涨,提高票价,减少演出场次是继续演出的唯一办法,但这有违初心。将优秀文艺作品,通过驻场演出的方式,降低票价,让更多人走进剧场,了解话剧,了解苏东坡,是我们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一拍即合的重要原因。而且还有那么多观众已经买了票,预订了座位,所以我们团队决定维持原价。在扛过了2023年11月-12月,以及2024年3月-4月的两个演出市场淡季后,考虑到剧场的不确定性,我们在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沟通后,决定在“五一”期间连续演出后,暂停《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另寻机会。

《苏东坡》文旅版暂停至今,依然有粉丝朋友不时在后台询问复演事宜。终于,在2024年的尾巴上,迎来了两个好消息。

一是《苏东坡》再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希望春节以后,能和我们一道深入研究,改版升级,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更加适合文旅市场的《苏东坡》,确保能够实现常态化演出。

二是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剧场,而且离宽窄巷子和人民公园仅一街之隔,从位置上来讲,更适合做演出+文旅的创新与融合。可以通过演出和剧场环境的融合,为观众提供更佳的观剧体验。如此一来,新版《苏东坡》演出票价也能由288元调整到180元左右,为观众朋友们奉献一场场精品平价演出。

能在2023年和2024年与《苏东坡》相逢,是我的幸运。当我千辛万苦地请《苏东坡》“回家”时,才真正能理解了他的人格与品质,我从苏东坡身上汲取到了力量,收获了成长。就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太多人潸然泪下,却未见得真了解其背后的情怀。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个女儿奴。因为苏轼姐姐八娘之死,让苏洵愤怒,后悔将女儿嫁给程家。他在苏家坟旁刻石立碑,宣布苏程断交,禁止两家后辈子孙与程家来往。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死后,进不了苏家族墓。苏洵只得另寻一处安葬。程夫人的墓既是新坟,又是孤坟。这一凄凉之景,让苏洵心里不安和愧疚。他告诉二子,自己死后要与程夫人合葬。数年后,苏轼的妻子王弗病逝。苏洵希望苏轼将来把亡妻送回眉山,安葬在程夫人墓旁,作伴。数月后,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千里扶棺,将苏洵和王弗送回眉山。兄弟俩按照父亲遗愿,将父母合葬。将妻子王弗安葬在父母墓旁。

两年后,苏轼返京前在王家长辈的撮合下,续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妻。从此,苏轼再未回过故乡。十年后,苏轼梦回眉山,与王弗相见无语,唯泪千行。忆当年初相见,小轩窗,正梳妆,青春和生命都随岁月飘散了……而触发这一切记忆的缘由,是王弗弟弟王缄的到访。苏轼午夜梦回,才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旷世佳作。

随着对苏东坡人生的了解,我发现一些人对苏洵的了解,依旧停留在《三字经》里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两句话中。有的自媒体博主甚至把苏洵形容为年少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中年幡然悔悟,大器晚成的典型。如果真是这样,在他发奋之前,如何能受到大理寺丞程文应的青睐,招为良婿?如何能得到益州知州张方平的认可、推崇与推荐?

其实,苏洵真正厉害的是精通易学。易学在宋朝是显学,就是风靡全国的学问。按现在的话来讲,苏洵就是易学领域的“顶级爱豆”。易学造诣是非常容易被验证的。当时流行一种基于易学的游戏——射覆。覆盖一个东西,进行占卜推演,得出结果。这个游戏并非宋朝独有,而是起源于汉朝,曾在唐朝作为天文郎的主要考试科目之一。

苏洵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独树一帜,绝非无根浮萍,更不是沾了大小苏的光。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为啥苏轼、苏辙的名字,准确地对应了他们的人生,并非偶然。

苏轼并不擅长易学,但他有部作品《东坡易传》,其底稿其实来源自他的父亲苏洵。苏洵离世前,或是预料到苏轼将遭逢大难,特意嘱咐苏轼,一定要整理完成自己的易学手稿,这也为苏轼在黄州成为苏东坡埋下了重要伏笔。果然,乌台案发,苏轼遭逢大难,几次想了结生命。一方面,弟弟在书信中多次提及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苏轼也在整理父亲手稿时收获颇多。后来,苏轼一封接一封信地把道士杨世昌从四川催到了黄州。杨世昌就是那个在苏轼《赤壁赋》中的“客有吹洞箫者”。可以说,没有苏洵和杨世昌,就没有《赤壁赋》中那遨游苍穹,与天地对话的东坡居士。若是话剧《苏东坡》能融入此事,或将会变得更加有趣。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罗鸿亮的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现当代很多人一提到苏东坡,就是文学家、书画家、水利专家、美食家等等。大家似乎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苏东坡首先应该是思想家和政治家。苏轼提出了很多治国理政的方针,也亲身去实践,得到朝廷和百姓的认可。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你能说他不是出色的政治家?他忠于自己的政治理想,才会在党争中节节败退。以苏轼的才学,章惇会的他都会。正因为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他才是苏轼,不是苏惇。还有他在人生失意时,对人与自然,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甚至放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在所有关于苏轼的介绍中,思想家和政治家应该放在第一位。他这一世际遇、人生沉浮的起点,都在这里。”

罗鸿亮院长对媒体说:“2017年我们在思考应该做怎样一部戏的时候,聚焦到了苏轼。在最近10年,所有历史名人中,苏轼的治国理政和诗词名篇是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引用最多的。那证明,千年前苏轼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于今天国家治理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作为四川的艺术团体,我们理当肩负起这个责任。实践文旅驻场演出,让《苏东坡》再次回归,我充满信心!”

(魏鑫,又名魏沁寒,文化策展人,四川文旅驻场演出实践者,有作品在《散文百家》《文学报》等发表。)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