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旷达乐观的非凡胸襟

□四川成都 徐康

在历经“乌台诗案”,遭逢九死一生的灾难之后,苏轼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被责授为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在他的人生履历中,算得上一次落差较大的境遇。然而他却以“戴罪”之身,依然旷达如常,乐观如故。此等心境,体现在他的若干游记诗文之中。前面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算一例,这篇作于黄州贬所的《游沙湖》,则是又一显例。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沙湖,在黄冈县东南约三十里,又名“螺蛳店”。苏轼因去沙湖看所买之地,不慎染病在身,臂肿剧痛。闻听麻桥人庞安常善医,于是前往求治。安常亦名安时,自幼读书过目不忘,家为世传之医,年少时即熟读《灵枢》《太素》诸书,为人治病,救人无数。他是个聋子,然聪明而思路敏捷,超过常人,就诊者只须拿一张纸,将病情写画一番,写不了多少字,他便能很快地了解人意,对症下药。于是,苏东坡和他开玩笑说:“我以手比划,代替说话;你以眼看字,代替耳听。这都是称绝一时的‘异人’之举啊!”他的病被庞医生很快就治好了,于是结伴同游清泉寺——这便是这篇游记的起因。

接下来,东坡用极简练的笔法,描写了清泉寺的风景:寺不远,就在蕲水城门外二里多路,那里有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笔泉”,泉水非常甘甜清澈,下临一道清冽的溪水,因其水侧多兰而得名“兰溪”。奇怪的是,这溪水不是往东而是往西流去。他们沿溪饮酒游览,可谓快乐之极也。东坡兴之所至,作《浣溪沙》词咏兰溪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一作“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此词上阙“子规”,指杜鹃,亦称杜宇,相传为蜀王望帝之魂所化,啼叫声甚为凄婉。后世诗人多以“子规啼”隐喻思乡怀人之心切。下阙中“流水尚能西”出自古诗“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系反其意而用之。“白发黄鸡”,唐白居易《醉歌》及《初见白发感秋》诗,用“白发黄鸡”以喻世事匆迫、光阴催年之意,苏轼用“休将白发唱黄鸡”,意即勿以老之将至为悲,其情调是积极乐观的。这里须指出的是,苏轼极喜白(居易)诗,不但耳熟能详,还常能不拘原旨,别出新意,或反其意而用之,这一首著名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词,便是显例。

这首“口占”之词,上阙三句写景,下阙三句抒怀,上下契合,可谓天衣无缝。尤其是下阙的三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由兰溪水由东向西,感叹人生也可能(逆反地)由老年返回到少年时代。作者借用白居易《醉歌》中感叹人生易老的诗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摧年酉时没”),反其意而用之,主张不要徒然自伤白发,悲叹衰老,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非凡胸襟。尾句用“是日剧饮而归”作结,亦反映了东坡的豪放之情。诗中表现的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后人评价甚高。程洪《词话辑评》曰:“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觉不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所见极是也。

(徐康,四川眉山人,1943年出生,著名作家,先后担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巴金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出版文学著作22部,作品20余次获奖。著有《徐康文集》八卷记四百万字。)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