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苏轼在密州(六)

□四川眉山 熊朝东

赋文序中提到的通守刘庭式,亦是位常堂君子,廉洁从政之官。他是齐州(今山东济南)人,是位通晓礼书的饱学之上。有一件事足以说明刘庭式的为官为人。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已与家人商议迎娶当地一户人家的女儿,婚期已约定好了,只是还未纳聘。不久,刘庭式应科举中选后,那个女子却得了一种病,双目失明,成了瞎子。女子以躬耕陇田为生,家境十分清寒,不敢再向刘庭式提议婚事,有人劝刘庭式娶这家的小女儿,他却坚定地说:我已经答应那个女子了,她眼睛瞎了,难道我就能违背我当初的心愿吗?他毫不动摇地迎娶了那位瞎眼女子。婚后,刘庭式百般爱护自己的妻子。后来,瞎眼女子在密州病逝,刘庭式悲哀之情好多年仍未减轻,不肯重新娶妻。像这样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君子,自然会受到苏轼的尊重与信任。可见他们因互为气类,清廉为官,不搞特权,所以同以杞菊充饥的事情是真实可信的,其为人为官的品质是令人敬佩的。苏轼为此还专门作了《书刘庭式事》记之。

这篇文章对世人有着积极的感应作用。例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他是苏轼的学生,就是受到感应而勇于面对生活困窘。他很有感触地仿苏轼《后杞菊赋》而作《杞菊赋》并序,在序中如是慨叹道:“予不达世事,自初得官,即不欲仕,而亲老矣,家苦贫,冀斗升之粟以纾其朝夕之急。然到官岁余,困于往来奔走之费,而家之窘迫益甚。向日悲愁叹嗟,自以为无聊,既读《后杞菊赋》,而后洞然,如先生者犹如是,则予而后无叹也。”在正文中,张耒更是发出由衷的感悟:“先生哲人,太守尊官,食若不厌,况于余焉!”他把苏轼“清康自律,廉洁从政”作为自己效仿的楷模。苏轼不仅自己带头做到为官清正廉洁,还严格要求下属。他在府衙大堂上悬挂《成右铭》的匾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告诫州府所有官员要勤政爱民,廉洁从政,勿做坑害百姓的事。人民容易虐待,但上天是难以欺负的。站在大堂之上,即举首可望。直到清末,此匾还悬挂大堂之上,延续八百余年。

苏轼第一次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他所显示出的果敢坚决的治政才能,无不令人叹服。他一心为民的救助行为与积极措施,感动了上苍,“天将大雨,商羊鼓舞”。一场倾盆大雨,使得久旱的密州大地旱情彻底解除,蝗灾也自然消去,丰收在望了:“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苏轼在《次韵章传道喜雨》中所表现急农夫之所急、喜农夫之所喜的感情,着实让人感动不已。

经过一年多艰苦的治理,局势终于有了转变,田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百姓生活基本安稳,苏轼这才长长嘘了一口气,有精力转入城内的整治。他将北魏时所建城台加以修复扩建。台成之际,他如孩童般兴奋,向近在济南的苏辙老弟报喜,让其为之命名。

苏辙从小就知兄长性情。儿时在家乡,只要“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苏辙《武吕九曲亭记》)。喜以山水寄情,视山水为知己,本是苏轼性情使然,苏辙自然深知兄长人生大境界。于是,欣然命之为“超然台”,并即兴作《超然台赋》,其序云:“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返,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耶!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

兄弟间真正地心有灵犀。苏辙这一命名,正合苏轼秉性与情趣,亦欣然命笔而作《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酶,背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熊朝东,东坡故乡人,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苏东坡传奇》《悠悠乡情》《苏轼词选析》《明月几时有》《芳草天涯路》《苏东坡养生谈》《眉山苏辙》《大写三苏》《苏轼人生风范》《密州出猎》《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等。) 

上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