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 刘娟
把在成都剧场看演出的观众带到眉山,走进三苏家门,沉浸式感受东坡文化,他通过《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实现了。一年来,他已陪同4012位观众乘坐“东坡文化”直通车,走进了眉山三苏祠。
他叫魏鑫,一个有梦想的眉山文化人。
九年前从《中国西部》旅游刊执行主编跨行进入旅游行业,魏鑫就很忙。忙成都景区直通车,忙诸葛亮,忙李冰,忙杜甫,忙熊猫、忙侏罗纪电影特展。2022年终于有机会忙念念不忘的苏东坡了。这一忙,就忙出了高度:从话剧《苏东坡》落地成都文殊坊,到开通剧场至三苏祠的“东坡文化”直通车,再到受邀赴上海参加“长三角演艺产业创新论坛”推介《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项目,魏鑫终于携手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开创了“国家级文艺作品转型文旅驻场演出+景区直通车剧场博物馆一站直达”的文旅深度创新融合之先河。
大学毕业实习期,他突然给自己做了个旅游规划:要把魏家有亲戚的地方挨个走一遍。母亲坚定地支持。母亲说,他需要一个人独行。到不同到地方,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人生。
一天,他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位怀化大哥。两人相谈甚欢。火车到站了。魏鑫拿出一条绣有四川变脸图案的蜀锦丝巾送给大哥。大哥热情邀请魏鑫“有机会一定要到怀化来”,并留下了电话和姓名“蔡海军”。
魏鑫后来果然到了怀化。没想到蔡海军正是民俗演出的负责人,不仅带着他打卡各种历史建筑,讲述由来,次日还专门为他举行了民俗文化表演。
怀化之旅启发了魏鑫对旅游业的思考。
他把文案中的熊猫,变成了一串串穿梭在成都大街小巷的熊猫车,载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穿梭在成都各大景区,看风景、看表演。他也盼望着,能有一辆具有东坡文化特色的直通车,把人们载到家乡眉山,载到三苏祠。
在成都景区直通车年服务游客人次突破400万时,魏鑫就想过开通成都至三苏祠的直通车,尤其是当景区直通车服务模式被引进到西安、大理、西双版纳、贵阳、三亚等地,全国年服务人次超900万后,他越来越觉得,苏东坡需要被推广,璀璨的东坡文化可以给更多人带来心灵的滋养。
2019年4月,魏鑫受邀观看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话剧《苏东坡》,视觉和情感的共鸣,让他震撼。当时,魏鑫负责景区直通车项目,话剧《苏东坡》这么好的项目,值得推荐。但当时,国内文旅演艺市场以大型歌舞表演为主,国有院团创排的优秀话剧作品主要以巡演为主,没有常态驻场演出的先例。
两年后,机会来了。魏鑫先是负责了《侏罗纪电影特展》的运营,随后公司又拿到了成都文殊坊妙剧场的经营权。在讨论妙剧场运营时,魏鑫首先想到了话剧《苏东坡》。在成都上午看剧,看完剧以后再到三苏祠博物馆游览,一日往返,将形成一个极具性价比的游玩行程。依托成都2200万的人口和每年1.9亿的游客,会让更多人了解苏东坡,更好地传播东坡文化。他联系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此时的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也正在寻求市场化创新和突破。凭借公司在成都景区直通车良好的市场运营基础和《侏罗纪电影特技展》项目运营的成功案例,公司得到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认可。四川人艺决定与魏鑫所在的田园文景公司合作,将话剧《苏东坡》作为驻场演出,在文殊坊妙剧场推出。
但是,话剧《苏东坡》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四川“五个一文明工程奖”作品,演出长达160分钟。演员、舞美、道具都是高标准高要求高配置。而文旅驻场演出只能按文旅市场需求定价。
两家公司最后决定,把160分钟的话剧进行轻量改编,将部分演员的出场放在观众身边,将话剧《苏东坡》改排为《苏东坡·潇洒定风波》和《苏东坡·豁达济沧海》两个篇章。每个篇章70分钟,观众可以选择观看。
2022年11月,《苏东坡》文旅版,在成都文殊坊妙剧场成功首演。两个篇章,戏剧化呈现了苏东坡冤狱、贬谪、起复、放逐、北归交织的后半生,环绕舞台设计与说书、帮腔等艺术形式的运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看到观众中有陪父母来看的,也有带孩子来看的,魏鑫感慨万分。“东坡的乐观豁达和人格魅力通过这种立体的表演,一定会感染他们,影响他们,让苏东坡成为大家的灯塔。”
2023年春天,第一趟从成都剧场至三苏祠的“东坡文化直通车”正式开通。黄色车身,绘有三苏卡通人物形象的直通车,载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三苏祠,走进东坡曾经学习和生活的故居。
2023年6月,为了配合话剧《苏东坡》的第100场演出和《苏东坡》文旅驻场第101场演出,魏鑫邀请眉山画家到妙剧场为成都市民和外地游客现场绘制各种扇面,展示东坡家乡文化。
眉山美术家协会主席袁泉便带着眉山书画家们来到了《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现场,挥毫泼墨,用字画展示着东坡风采。
眉山市文旅局局长王枫亮相《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并客串了说书人一角。演出结束,王枫和全体演员一起,向观众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人间有味是清欢,好吃好耍来眉山!”
《苏母传》作者蒋蓝、邵永义观看了《苏东坡》后,现场为观众签名。
魏鑫说,苏东坡的人生和文化意义,远远不是一个或者两个70分钟能够讲明白的。现在苏东坡曾经待过的地方都在挖掘东坡文化。如果这些城市都讲苏东坡和城市的故事,用演出把这些城市串联起来,把非遗和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超越空间的《苏东坡》系列演出,和旅游结合,将开创出一个全国性的超级文旅IP。
(刘娟,四川眉山人,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作品多次获四川省、眉山市好新闻奖。有散文随笔发表在《记者之家》《在场》《百坡》《眉山日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长与日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