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苏轼:宦海浮沉心自阔(四)
海南,东坡书院。成都 石维明 摄

□四川成都 唐雪元

躲不过的,面对

公元1091年,苏轼再次成为杭州的最高长官,他尽力为杭州民众服务,以回报杭州对他的厚待。他的诸多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修建官舍,兴办公共医疗机构,修筑苏堤,解决西湖淤泥问题,解决杭州居民吃水问题,种种伟业,功传千秋。

然而,好景不长,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太后去世,哲宗开始亲政。哲宗年纪轻轻,容易受人挑唆,早在太后摄政的时候就受了佞臣的蛊惑,憋了一肚子的豪情壮志,想继承父亲遗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哲宗一上台,立即重用变法派。此时的变法派中再也没有像王安石那样的实干型人物了,完全是一群投机倒把的奸邪小人,他们的政见随着圣上的意旨而随意改变,为的只是在官场长立不倒。这些人自然不会为国为民做实事,他们只会做样子地提一些更加不切实际的祸国殃民的所谓新政,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剪除异己中,并乐此不疲。

苏轼危矣!哲宗亲政,改年号绍圣,任章惇为相。

章惇此人阴险卑鄙而手段残忍,他上台的主要作为就是对反对新法的朝臣进行大肆清剿。苏轼曾经和他交好,他却丝毫不念旧情。他甚至提出对王安石开棺戮尸。

此时,苏轼已经从杭州回到了朝廷,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他自知情况不妙,再次请求外调,去定州任职。政敌断不会放过他,接着朝廷连下四道诏命,对苏轼是一贬再贬,几乎剥夺了所有官衔,最终被贬谪往惠州,照旧是不得签署公事,再次被流放。

诏令没到之前的一天饭后,苏轼带着妾婢散步,摸着肚皮问她们:“你们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学识,有人说是才华。

苏轼摇摇头。

惟有朝云的回答让他捧腹大笑。

朝云说:“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被贬惠州时,曾经伴随着他的众姬妾,都如鸟兽般散去。

只有朝云一人,还陪伴在他身边。

从十二岁初入苏门,到三十四岁病逝长眠于惠州六如亭,她跟了苏轼二十二年。

恐怕没有哪一个女人,能比她更深切感受东坡的人生之苦。

也没有哪一个女人,能比她更深得苏轼的倾心眷恋。

朝云死后,苏轼为她写了一副挽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惠州地处岭南,烟瘴之地,环境极其恶劣。此时苏轼已经是风烛残年,但暴风骤雨击不垮他。

惠州人善酿酒,这让苏轼很是快活,不但自己酿酒品酒,有时也借酒行吟作赋,完全不像一个被贬谪的人。他一面像在杭州一样尽心为惠州人民服务,修水利、筑桥梁,一面又像在黄州一样建造自己的田园住所,想再次做一个农夫。本来在黄州他就是不想回去的,这下好了,又回来了,做回东坡居士了。只不过换了个地方而已,又有什么区别呢?苏轼每日里流连山水间,经营于桑麻小事,柴门老树、蚕妇村氓、小桥流水都成了他笔下描写的对象。他拄一根拐杖,独行天地间,闻着泥土的芬芳,享受着宁静。

在惠州,他发现了荔枝这种中原罕有、丰腴甜美的水果。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书信里,他还跟儿子苏过开玩笑说:“千万别让那些陷害我的人知道岭南有荔枝,否则,他们会跑过来跟我抢荔枝吃。”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当章惇看到苏轼在惠州写的诗词时,心中十分不快,他大笔一挥,号令一发,已是62岁的苏轼再贬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真可谓是天涯海角了。这在当时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了。

苏轼原以为可以在惠州安享晚年,哪知连最后的安宁都得不到,在他人生最后阶段再受颠沛之苦。

儋州小岛气候潮湿,夏天闷热,苏轼甚至在床柱间看到一大堆死白蚁。“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这是他的描述,可见生活条件恶劣得难以想象。

可是,苏轼很快又“随遇而安”了。他如数家珍地跟友人在信件中聊起自己的谪居生活条件,然后会心一笑。他与儿子苏过一起,父子二人潜心著书,打发无聊。这时的他,可以说是彻底地超脱了,历尽坎坷,可以宠辱不惊淡看门前花开花落了。他几乎成了庄子,几乎可以驾鹤西去,几乎可以羽化而登仙了。他的心境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烦扰和争斗,他所在意只是心灵上的满足和慰藉。

被贬海南岛后,苏轼更是将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有一次,他头上顶着一个大西瓜,在田地里边走边唱。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好奇地问:“你过去是朝廷的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

苏轼听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深以为是。

此后他便称这位老太婆为“春梦婆”。

他甚至自创出一套养生之术,自称为“谪居三适”: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梳头,午睡,打坐,洗脚,这在现在看来哪里像一个大文豪该孜孜以求的啊,可是苏轼就这么做了,他总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他总不会闲着。

苏东坡最大的才华,是他有足够的逆商,去抵挡命运无情的碾压。

他善于用诸多细微却真实的快乐,化解掉心中的每一道伤痕。

他告诉我们,人生的低谷并不难过,在任何艰难曲折里,你都有可能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阳光与阴影相伴而生,格局稍逊的,只能看到阴影。

只有格局宏大的人,才能看到背后的阳光。

很多人去海南,都要准备棺木。苏轼在收到诏书的时候,也心如死灰。可他转念一想,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一个传道的契机。

海南未曾开化,他可以把儒家的理念带去这片蛮荒之地。

贬谪之旅,就这样变成传道之路。苏轼和儿子在海南的草屋中抄书、教书,很多人慕名前往。海南文化渐兴,他凭一己之力,开一方文脉。

苏轼去世之后,海南出了第一位进士。

这片与世隔绝的大陆,终于不再荒芜。

万事万物,都难逃。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转机。

大雨过后,不要低头看地,请抬头看天,你一定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天空。

【唐雪元,湖南株洲籍。十大新锐(新派、先锋)作家诗人之一。现为《国防时报》总编助理兼记者部主任、《军休生活》主编;系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中华文学》等报刊发文。出版小说集《城市的天空》《兵心如虹》,历史散文集《诗映大唐——横笛韵飞扬》,长篇小说《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