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我们都喜欢的苏东坡(下)
海南万里真吾乡。四川成都 石维明 摄

□上海 骆玉明

但苏东坡又是一个道家。他很豁达。豁达从哪里来?豁达就从道家来。为什么道家是豁达的?道家看问题的时候,喜欢从一个更大的时空来看问题。什么叫更大的时空?就是站在很高很远的地方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实中的这些利害利益、所谓成败、所谓荣辱毁誉,都是瞬间的存在。

回到我们自己的人生,很简单,20年前年轻的时候跟人发生争执,吵得面红耳赤,20年后一看,觉得那事情很可笑,你觉得特别不值得,真是不值得。一切都像灰尘露水一般。所以东坡在政治上不顺利、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会把自己放在很高远的时空位置上去看世间。

苏东坡有一封很短的尺牍《在儋耳书》,写的其实是庄子里面的一个典故。他说一盆水打翻在地上形成一个水塘,蚂蚁就陷落在这个水塘里面,四顾茫茫看不到岸了。就那么个小水塘,但对蚂蚁来说就看不到岸了。你在太湖里也看不到岸,到天空上去看太湖,就那么一个水塘,再到卫星上去看太湖,仔细看半天,一颗唾沫的大小。你看,从很远的时空里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其实这些东西都很渺小。

然后蚂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根草梗子,抱在那草梗子随着漂,水干以后上了岸看到自己的同伴,抱住那只蚂蚁痛哭,“想不到这辈子还能见到你。”这是什么?这就是人生啊。蚁生。其实从更远的地方看,我们的人生差不多就是蚁生,所以这样就可以看得很豁达。不是说逃脱责任和逃脱矛盾,看得很豁达是可以给自己一种更大的精神空间,不至于自己就淹死在那一颗唾沫里。

我们再回过头来讲这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东坡写这首诗的时候很年轻,渑池是河南的一个地方,至少从诗里来说,他去过两次。第一次是他20岁那一年,他跟弟弟苏辙、父亲苏洵三人从家乡到汴梁去应试,经过渑池住在一座庙里。庙里有个和尚叫奉闲,招待了他们,他们还在墙壁上题了诗。后来东坡和弟弟都考中了。东坡被派到陕西去做地方官,再次经过渑池,和弟弟写了两首唱和的诗。苏辙写了一首《渑池怀旧》,怀念他们当初经过的情形,怀念当时的旧地。东坡就和了这首《渑池怀旧》。

这诗里面写什么呢?生命的两个东西:一个,它是被动和偶然的;第二,生命是无常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四处漂泊像什么?“应似飞鸿踏雪泥”。就像天上的大雁在雪地上停下来,“泥上偶然留指爪”,在泥上偶然留下来一个爪印。你因为什么缘故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情,那都是偶然。为什么它是偶然?因为它是被动的,不由你决定。

生命是一种被动,是一种偶然。苏东坡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叫“人生如寄”。什么叫人生如寄?就是人在这个世上就是一个过客,而这个过客又是一种被动和偶然。

“泥上偶然留指爪”,因为一个被动的原因,一个外力的作用,我们偶然停留在一个地方,偶然做了一件事情。“鸿飞那复计东西”,然后又要飞起来,到哪里去不是自己想了就算,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这就是一个生命的过程。

然后他说“老僧已死成新塔”。那个老和尚当年对我们俩挺好的,老和尚已经死了。老和尚在哪?老和尚在塔里面。

“坏壁无由见旧题”,我们题过诗的墙壁倒了,我们当初题的诗也没有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漂泊,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成为虚无。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好像很消极,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像我刚刚说的,东坡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东坡是一个豁达的人,但是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苏东坡有一个很有名的事情,他在做徐州太守的时候,当时徐州被洪水包围,城里的富人要逃出去,苏东坡跟他们说你们不能逃,你们有办法逃出去,但是城里那么多人他们没有办法逃出去,你们一逃人心就慌了。要守这座城的。他说我跟你们一起守这座城,然后在城墙上搭了一个小棚子,在城墙住了40多天,一直到洪水退去。当时高太后、朝廷里的那帮人听了都很感动。

所以我们这样来读最后几句,“往日崎岖还记否”,当年我们走过这条崎岖的路,你还记得吗?“路长人困蹇驴嘶”,在路上人走得很疲劳,驴也很累。蹇驴,就是跛脚的驴,在这里就是那种瘦弱的驴,驴走不动了,驴也叫。他用驴叫的声音代表一种人在路上那种努力和挣扎。所以他写最后的时候,还包含着一种什么意思呢?——生命虽然是偶然的、被动的,生命虽然无常,但人活着的时候还是要努力。人努力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做他想做的或者他应该做的,包括他需要承担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东坡,因为他是一个豁达的人,也是一个努力的人;他是一个很温情的人,也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著有《徐文长评传》《南北朝文学》等专著)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