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在团结村蹲点的两天,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未来”。 为了未来,当时在深圳事业有成的马怀江,在不惑之年返乡竞选村主任,为了说服大伙投票给他,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熬了两天夜写成《团结村“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了未来,徐孟放弃光鲜的工作,日复一日地琢磨种植技术,自费到成都、重庆乃至浙江拜师学艺;为了未来,赵文全把自家的柑橘林当成“试验田”,全家一点一滴记录、总结新品种的种植要领…… 为了“橙黄橘绿时”,团结村所有人都在团结奋斗,使出浑身解数。这样做值得吗? 这个问题,记者一边思考一边追问。 “我现在这样,没那么都市白领了嘛。”离开团结村时,徐孟发来一段视频——画面中,他穿着一双解放鞋、套着一件破外套,背着背篓走向橘林;身后的田埂上,一个老汉在交代着什么。徐孟说,那是合作社的成员,家里没有壮年劳动力,自己过来帮忙,“总不能看着园子荒起”。 视频背景中,处处是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这一刻,问题有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