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文君 实习生 葛恩弟 文/图 7月29日上午,记者走在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的村道上,一眼便被沿途房屋上的生动壁画所吸引,这些被“搬”上墙的苏母文化,在点缀村落、美化家园的同时,也带领着村民和游客品读着苏母文化和东坡故事。 “这两年,我们村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很多断头路修通了,路边安上了路灯,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美了……”说到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感慨,而这些与村党委书记邓玉波的努力分不开。 2012年,从部队退伍返乡后,邓玉波通过创业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家乡的落后面貌以及乡亲们的困苦生活却一直牵动着他的心。 “以前,我每个月都会回家待几天,时常会听到乡邻们抱怨,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邓玉波说,自己在部队锻炼时,心里就一直有个想法,希望能找个机会服务大众,所以,2018年,乡镇党委找他谈话时,虽然知道这条路会比较艰难,但他还是毅然选择接受组织任务。 在他看来,程家嘴村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文化优势,“我们距离城区仅5公里,而且还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母亲程夫人的故居地,真是‘守着金鸡蛋的穷窝窝’。” “苏母文化是我们村独有的文化资源,我们要以此为抓手,努力将其转变为经济财富,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实现增收致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在全身心投入工作时,遇到有些群众不理解,邓玉波心里也会觉得委屈,有过一走了之的念头,但骨子里的军人品质却又不允许他放弃。 为了彻底化解村上的矛盾,邓玉波带领村两委主动征集问题,精准施策,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凝聚起了民心,“是部队里收获的忍耐力、抗压力和毅力,让我在基层服务这条路上,一直保持着勇于承担、敢于往前的冲劲。”他说。 如今,程家嘴村打通了70%的断头路,也改造了曾经的土路,彻底改变了过去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村里80%的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全村共安装400多盏;创办了青神县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享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和分红收益;对接了当地一家鞋业,承接鞋类加工,发动村里近300名留守妇女居家作业,每年每户可实现增收3万余元;开垦了80亩荒滩荒地,用于发展产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至少6万元…… 如今,村容村貌得到改变,村民们也实现了致富增收,邓玉波也收获了村民们的拥护,更收获了成长。今年年初,他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成绩的获得让他对村子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接下来,我们还将深挖苏母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展风貌改造,结合苏母文化打造高标准农田,筹办苏母文化研学基地等,组织开展花卉节、风筝节等活动,让村集体经济再次实现跨越发展。”邓玉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