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举家迁来黄州后,家大口阔,生活困难。苏轼的友人马正卿,主动到太守徐君猷那里,为他请得废弃军营的荒地50亩。因荒地在州治以东的坡岗上,所以名叫东坡。苏轼十分高兴,经常带领家人,到东坡这块荒地拣瓦砾,松泥土,整畦沟,挖水渠。 如此劳作,日复一日,不免疲惫。一天,苏轼拄着锄头,看着手上的血泡,不禁潸然泪下。他心问口,口问心:“我是一个读书人,高中进士,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个农夫呢?”然后自己作答:“这有什么奇怪?读书人种地,成为农人,也可以说是一个识字的农人嘛。再说,种出了粮食,还可以解决家里人饥饿问题,有什么不好呢。”自安自慰,心里也就踏实了好多。因为躬耕在东坡,索性就自号“东坡居士”,以明其志其愿。 开垦和平整了东坡荒地后,苏东坡在黄州农夫的指导下,种上了小麦。第二年开春后,麦苗长势喜人,而且每天见长。苏东坡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把黄州农夫请到家里喝茶,喜不自胜地告诉这位农夫,我家东坡岗地上的麦子长势非常好,麦苗已经有尺把高了。这位农夫听之后,面露愁色,对苏东坡说,你家地里的麦苗是疯长,要赶快想办法。不然的话,到时候收不到麦子,只是一把麦草。随即,苏东坡和农夫一道来到东坡麦地里,察看麦苗生长情况。农夫连连说,这不行啊,要赶紧想办法呀。苏东坡急切地说,怎么办呢?请你快快告诉我。农夫说,你赶快到李羊倌家,请他把他家的牛羊赶到麦苗地里吃麦苗。 苏东坡如此这般地做了,地里的麦苗像是剪了头发似的。布谷鸟开腔叫了不久,麦子熟了。苏东坡带着家人到东坡地里收割小麦,得到了好收成。苏东坡高兴之余,就写诗记下了这件事。这诗就叫《东坡八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