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以切实有效的举措 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

□张珊珊 罗曼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他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6月8日,总书记视察四川、亲临眉山,深入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眉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等情况,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

近年来,眉山市委市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巩固创新政策保障手段,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一、优耕地、广播种,稳定粮食生产“基本面”

一是保障耕地数量,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试划,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部署,实事求是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从源头上稳定耕地数量。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库,涉及占用耕地的所有项目用地,均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原则开展耕地补充。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加强耕地保护三十条措施》等文件,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二是稳步提升质量,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眉山创新推出平原区“沃野方阵”、丘陵区“生态走廊”、山区“绿海明珠”三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自2011年以来,依托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255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1.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14.1万亩,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至20%,亩均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三是拓宽扩种路径,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眉山将扩面作为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创新撂荒耕地复耕、果园间套种粮、征而未用复耕、藕塘改种水稻、鱼塘浮板种稻扩面“五种模式”。截至目前,眉山已腾退低效经果林(草坪)1万亩、整治农户承包耕地撂荒6.1万亩、果园间套种粮10万亩、复合种豆10万亩,为稳定粮食生产“基本面”打下基础。

二、优科技、强种业,拉升粮食生产“增长量”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先进技术应用。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26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2个。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多途径多形式助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二是大力推进种业发展。2021年眉山出台《关于推进种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种业发展工作纳入区县政务目标考核。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种植晶两优534、隆两优534等优质、高产、多抗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8%。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进“五良”融合技术集成行动,加快补齐机械化高效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等短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居全省第2位。眉山认真落实“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全市粮食单产提升。2021年,眉山粮食亩产达428.6公斤,居全省第1位。

三、优加工、稳储备,拓展粮食生产“产业链”

一是落实粮油储备。围绕“有仓收粮、有钱收粮、有人收粮、有人送粮”,通过设备维护、保障资金、配齐人员、上门服务等措施,落实粮油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印发实施《眉山市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二是深化加工改造。眉山建成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24个,覆盖仓容42.02万吨;新建、升级改造低温库项目8个,覆盖仓容36万吨;建设大米加工企业22家、应急加工企业12家,与黑龙江五常市等地签订粮食产销、加工区域合作协议。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引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德益绿色食品公司,培育川南酿造、千禾味业、中纺粮油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年粮食加工产值实现170亿元。眉山“好味稻”合作社创建“东坡味稻”“泉水山谷”等粮食商标,有机大米单价每斤卖到12元以上,增加粮食产品附加值。创新“一边种粮食,一边种风景”理念,发展洪雅“稻田艺术”、丹棱县“桔香稻田”等农旅融合载体,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

四、优效益、建园区,夯实粮食生产“桥头堡”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机制,由区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园长”,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四种主体”推进园区建设模式全国推广。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流转土地,“四步流转、三方受益”模式全国推广。二是突出粮食导向。对标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规划,围绕做强做优粮油战略产业,突出粮食导向,加大粮油类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力度,开展市级粮油类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考评,给予一定的奖补。三是围绕园区优基地。以东坡区绿色粮蔬现代农业园区、仁寿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建设现代粮食生产基地,稳步提升全市粮食生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水平。坚持“园区化、项目化、品牌化”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全市建成粮食类园区8个,包括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5个。

五、优政策、强服务,扶持粮食生产“带头人”

一是落实补贴。严格落实中省补贴政策,确保3.8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支持种粮业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培育社会服务主体。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的培育壮大,不断激发粮食生产新动能。眉山好味稻合作社先后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五统一”经营模式(统一农技知识、统一农资购买、统一农机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销售),成为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最高的社会化服务主体。三是整合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优先覆盖种粮大户所在区域。采取直接补贴、以奖代补、个性化服务等方式,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具购置等方面,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