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碑”落户瓦屋山;总结“小流域生态问题生态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经验,成功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川实践案例汇编,并在全国交流;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311天,优良率达85.2%……一个个可喜的成绩,写入眉山绿色发展长卷!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效凸显,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高位推动中阔步前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2016年,我市出台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化“三大工程”实施“五大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眉山的决定》,全市绿色发展、美丽眉山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逐一明确。
紧随其后,《眉山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眉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眉山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高位推动下,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构建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编制完成《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机制;全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及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改革试点,积极开展“房地一体”登记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登记试点……
一举一动成就不凡,一点一滴书写新篇。在省委、省政府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考评中持续晋位,2018年居全省第5、2019年居全省第2、2020年居全省第1;GDP增速排位逐年提升,2018年居全省第18、2019年居全省第12、2020年居全省第5……眉山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从理念升华到体系完善、机制完善,再到实践检验、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细数来路的点点滴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渗透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正成为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绿色发展的鼓点也已响彻眉山。
在攻坚克难中打好“生态牌”
“保护环境,自觉禁烧秸秆。”“蓝天白云需要你的呵护,加入蓝天保卫战。”连日来,我市各田间地头,关于秸秆禁烧的宣传不断“升温”。
早在今年“双抢”前,我市就印发了《关于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有效遏制秸秆露天焚烧,协同打好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攻坚战。“目前,各级各相关部门正落实通知要求,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和巡查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保护水环境方面也见行动。日前,彭山区相关部门和协会,组织党员干部、在校老师、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等志愿者在辖区岷江边,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清理江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杂草、枯枝等,并积极向来往群众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没有旁观者。近年来,全市上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创建绿色家庭、学校、社区,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在我市逐渐形成、不断提升。
同时,我市创新实施“河长”治水、“田长”治土、“点长”治气“三长制”,打好“三大保卫战”,推进生态环境提标提质、联防联治。
——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河流、湖库为基础,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落实断面水质改善目标,依法划定水功能区划,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对水体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大力实施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切实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
——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大气污染源头为点,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点长制”。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整治、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机动车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等,强化科技支撑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不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建立预防、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田长制”组织体系。加强对电镀、造纸、化工、塑料等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的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及危险废物管控,强化土壤污染重点风险源监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环境改善,我市积极推行“全域旅游”、发展康养产业、深耕绿色工业农业,目前正源源不断创造着综合效益,绿水青山逐步变成金山银山。
在保护中孕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去年1月,在岷江眉山市彭山区河段,近百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在水面嬉戏觅食;3月,在洪雅县境内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来此栖息。今年,青神县龙泉山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豹猫;洪雅县首次发现钳嘴鹳……
珍稀野生动物在眉山频繁“露脸”,让很多人感到惊喜。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每年3月至4月,青神县白果乡、瑞峰镇,潺潺山涧间,成群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吸引众多市民前去观赏。
据了解,有着“环境指示灯”美誉的萤火虫在青神县域内成片栖息,种类和数量都相当庞大。目前已发现三叶虫萤、巨窗萤、青神萤等11个品种,其中珍稀品种2种,数量和品种居全国前列。世界萤火虫研究的权威专家曾说,“萤火虫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是一类非常好的可视化的生态指示物。眉山能够出现大量的萤火虫,证明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确实很好。”
近年来,我市在生态环境长期优良的基础上,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和湿地保护五大工程,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筑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实屏障。
坚实有力的措施,适宜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环境,为各类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统计,我市境内有野生植物2278种、大型真菌69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69种、淡水水生野生保护动物63种、已鉴定的昆虫有415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下一步,我市将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物多样性高水平保护,加快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体系。
>>>更多内容见今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