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警惕高额回报 远离非法集资
——防范“投资养老”骗局系列报道②

□罗俊涵

真实案例

2016年,李某在江苏省丹阳市注册成立某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员在各个小区分发传单收集老年人信息,并经常免费派送小礼品。在成功吸引一批老年客户后,该公司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在无实质性经营项目的情况下,以创办养老院需要资金为幌子,公开宣传其养老投资项目,承诺投资者每年可以获得12%到15%的高额回报。此后,该公司还通过组织旅游等方式,虚假宣传养老项目广阔前景及丰厚资金回报,并称先投资的可以优先选择养老院床位及房间。截至案发,李某共向170多名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530余万元,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但集资款大部分并未用于创办养老院,主要用于个人挥霍。2019年年底,丹阳市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骗局揭秘

作案手段欺骗性更强。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多数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具有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书等手续,也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齐备的办公机构和人员,将其伪装成经过国家批准成立的合法、正规公司。在宣传的过程中,不法机构或企业通常会通过聘请明星代言、刊登专访文章等方式,宣传造势,有的甚至还将部分集资款投入公益事业或捐赠,部分参与人员“现身说法”,引诱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活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预付的形式筹集资金,制造赚钱假象。不法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养老的名义,推出以预定养老服务、预定床位、预付卡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金融产品,以预付费的形式向老年人非法筹集资金,然后利用新投资者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资金链一旦断裂便会崩盘。还有的不法机构或企业以各种名义推出会员卡、贵宾卡、保证金等,实际上也是变相的预付产品。不法机构或企业通过这些预付产品提前获得资金的支配权,并将其经营风险完全转嫁给预付资金的老年人。

专业提示

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广大老年人增强自身识诈防骗能力,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高度警惕“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宣传内容,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在作出投资理财决策前多与家人商量,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随意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防止个人信息外泄,自觉远离非法集资,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