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我中华少年,必将奋发图强!”……铮铮誓言,回荡在东坡区烈士陵园内,稚嫩的嗓音里,满怀着“时代新人”们不忘历史的坚毅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这是近日,苏洵中学祭祀英烈活动中的一幕。 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东坡区苏洵中学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党、团、队工作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教育、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运用“一体化”培养理念,建立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模式,让党建工作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红色引擎”,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卫琳霞 文/图 探索“党团队”教育方法 打造“一体化”党建品牌 2021年初,苏洵中学以省级课题为依托,在全市创新开展《初中阶段“党团队”一体化组织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始探索一体化实施有效途径。 针对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学校紧扣中学教育和课程整合特点,充分发掘党建工作自身规律,构建起“校党支部——校团委(大队委)——班团支部(中队)”三级组织框架,形成党团队活动“主题分层、内容互补、共同提高”的一体化教育模式,从思想引领、组织体系和培育链条等方面“一体化”建设入手,有力推动党建工作与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同频共振、多向共促。 学校党支部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发挥党员教师“头雁”作用和先进典型示范效应,组建红色“流动课堂”,成立学校宣讲队、党员先锋队和“小小讲解员”各类宣讲队伍,宣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信念跟党走;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依托班会课、道法课、各类讲座以及日常教学活动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牢爱党爱国的思想之基;统筹网络红色资源,利用青年大学习和学习强国等网上资源,建立健全师生学习的考核机制,提升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家长参与进来,家校合理共育,引导广大师生开放学、自选学,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 与此同时,以校团委为核心组织者,在队员、团员中积极开展“红领巾心系中国梦”“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颂点滴历史 讲爱国情怀”“少年团校”“社会综合实践”“春风十里 不如志愿有你”等系列活动,强化以党建带团建、队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团队组织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感,以“党建强”引领“教育强”。 开展党建主题活动 红色教育深入人心 不仅通过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促进学校优质发展,苏洵中学还以开展贴近学生、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党史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党建做到了师生的心坎上。 在教师层面,以学校党支部为引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丰富党支部主题党日形式和内容。其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活动阵地作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筑牢思想建设基础;充分利用党的光荣历史和红色资源,对党员开展忠诚教育,宣讲党的教育政策方针;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激励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同时,加大评先选优力度,树好正面典型,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在学生层面,学校通盘规划,将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每周集会(升旗仪式)、班会课程体系、体验式德育活动体系,促进全体学生的思想建设和品德构建。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牢爱党爱国的思想之基。 如今,通过党建活动的带动引领,校园处处温馨和谐,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师生的思想建设成果显著,家校共育氛围和谐,学校的知名度、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创新基地学校”“眉山市优质初中校联体”“眉山市2021年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等称号。建校三年以来,学校教师分别在省、市、区级赛课中获奖上百人次,并获得荣誉称号。组织队员、团员参加“眉山故事少年说”讲说比赛、“百年光辉历程 全面建成小康”演讲比赛等活动,屡获佳绩…… “学校党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引领和重要抓手。”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何卫东表示,“以党团队一体化为核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思想站位担当,强化阵地坚守建设,更好地推进党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努力培养‘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