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探访大雅非遗 传承民俗文化”系列报道之四
丹棱山歌:遗落于山水间的美丽风韵
见习记者 李幸
丹棱山歌不讲究地点,在山间、田间或庭院小坝可随兴而起。

不久前,丹棱山歌被列入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作为丹棱山歌传承人之一的叶方明,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都会在丹棱镇及周边地区组织的山歌比赛中担任评委。他年过古稀,是丹棱山歌的“曲库”,他所唱的山歌,几乎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千百年来,丹棱人以山歌的形式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抒发情思、鼓舞斗志、娱乐身心,为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断增添着鲜活元素。在丹棱县的广阔山乡,至今传唱着多首丹棱山歌。

“为劳动代言”

“大田里薅秧,嗬哟喂……”叶方明至今还记得自己十五六岁时跟着老一辈在田里耕种的情景:春收春种时节,农家忙碌起来,兴隆村的田间地头,粗犷嘹亮的山歌响起来,饱含期待收获的喜悦,歌声此起彼伏,萦绕不绝。“不论是割草、放牛还是挑粪,丹棱人劳作时,要唱歌才觉得有劲儿。”叶方明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习唱山歌。虽然劳作辛苦,可是唱歌的时候,精神的舒缓渐渐安抚了身体的疲惫。

山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五音调式,是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旋律,唱词都是人们对日常生产、生活、情爱等的语言总结或概括。相传唐朝年间,民间文化生活贫乏,人们在劳作中为了消除疲乏开始喊劳动号子。到了宋代,人们逐渐将内容单一、调式简单的劳动号子变成内容丰富、调式多样的山歌。明清时期,山歌开始盛行。丹棱山歌作为四川山歌的一个派别,曲调独特,内容丰富,旋律优美,腔调悠长。其大多取材于生产生活,涉及男女求爱、生产、忠孝等。

丹棱山歌不讲究伴奏,音高依演唱者的嗓音而定。丹棱山歌也不讲究地点,在山间、田间或庭院小坝可随兴而起。独唱、对唱、合唱随人和地改变。但最终,这类艺术的来源都来自于劳动。

融入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劳作方式渐渐淡化,山歌失去传统的舞台,渐渐转移到其他场地继续沿袭。“以前,山歌在田间地头唱,现在,山歌在过年过节举办庙会或者村民集会时唱了。”叶方明说。在当地老年协会的组织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常常聚集在一起为当地群众表演,人们可以看到花灯、牛儿灯、山歌等多种丹棱非遗表演,大饱眼福。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当地举办山歌比赛,作为丹棱山歌“曲库”的叶方明常被邀请做评委,他很乐意,情到酣处还会跟选手一起高歌两曲。

“也有人来找我,说要学唱山歌。”叶方明说,依托节庆表演和山歌比赛,一些年纪稍轻的人对山歌产生兴趣,向他请教,叶方明也乐意将自己知道的山歌教给他们,《清早起来》、《太阳出来》、《大田栽秧水浑浑》、《挑粪歌》……口口相传,这些丹棱山歌将代代传承下去。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