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伍静 陶锦绣 眉山融媒记者 王允浩)东坡区地处岷江流域,是川渝地区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水产产业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水中粮仓”。然而,近年来在良种繁育、设施养殖、冷链流通等环节暴露出短板,产业链“大而不强”。为此,东坡区政协将“提升东坡现代化水产能力”列为年度调研协商课题,并组织调研组赴宜宾、内江等地考察学习。 调研组先后前往宜宾南溪区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稻虾平田共作”示范区,江安县罗氏沼虾及七彩湖鳗鱼养殖基地,内江隆昌市四川庄诚农业发展公司、华源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现场观摩“苗种—养殖—加工—交易”全产业链做法,重点围绕品系选育、生态循环、智慧渔业等关键节点进行深入交流。 “差距首先体现在良种率上。”区政协委员、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闵坦言,东坡区自主培育的优良品种较少,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东坡区整个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设施化水平也决定竞争力。”东坡区养殖大户黄昭熊补充,全区传统土塘占比仍高,抗风险能力弱。 “走好东坡特色水产现代化之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调研组建议,应围绕“种业振兴、设施升级、全链增值、品牌跃升”四大工程协同发力:加强自主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推动设施化改造,升级传统土塘,建设高标准养殖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配套发展精深加工、交易中心和冷链仓储,构建“养殖—加工—交易—消费”全产业链闭环;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拓展多元市场渠道,通过“基地直采+电商直播+中央厨房”的新型营销矩阵,推动东坡优质水产品进入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