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群众收获健康快乐 城市赢得满满活力
——青神县建设活力运动之城的生动实践
蓬勃发展的水上运动让青神更有活力。
省级乒乓球赛在青神举行。
轮滑比赛。
橄榄球运动。
全县广场舞队伍同台比拼。
夏日夕阳下,岷江水岸运动感十足。

近年来,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核心区的青神县持续打造运动活力之城,推动体育事业高水平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家、省、市级比赛项目落地,让群众畅享运动乐趣,塑造了活力满满的城市新貌。

□眉山融媒记者 古良驹 文/图

补齐短板 拓展优势

从群众需求出发

打造活力运动之城

近期高温持续,白日,暑气蒸腾着大地,可一到傍晚,暑热稍减,青神县岷江边上便立刻热闹起来,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投身运动之中,一幅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画卷在江边徐徐展开。

在青神县唤鱼公园的沿江跑道上,随处可见奔跑的身影。他们中,既有身姿矫健的年轻人,步伐轻快而有力;也有和孩子一起慢跑的家长,享受亲子时光;还有不少中老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感受着运动带来的舒畅。

在沿江跑道一侧的篮球场上,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在高质量建设的篮球场上,青少年们运球、突破、投篮,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成为这里最动听的旋律。

岷江畔的运动盛况背后,是青神县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坚定不移建设休闲活力运动之城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青神县精准把握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迫切需求,在体育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该县已建成国家级公共体育公园2个、体育馆2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6个、口袋体育公园1个、水上训练基地3个,配置了足球场2片、篮球场12片、羽毛球场8片、乒乓球场15片、儿童游乐区3个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数据显示,青神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3.28平方米,全县58个村(社区)的全民健身场地实现了全覆盖,成功构建起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健身服务。

在全面补齐体育设施短板的基础上,青神县广泛推广篮球、足球、乒乓球、桨板、龙舟等适合大众参与的休闲运动项目。

依托覆盖城乡的运动场地,青神县广场舞运动如火如荼。全县培育出骨干专业队伍20余支。这些队伍成员如同蒲公英的种子,将专业的舞蹈技巧与健身理念辐射到广大城乡群众中。每天清晨、傍晚,城市广场上,音乐声准时响起,身着统一服装的广场舞队伍踏着节拍翩翩起舞,队员们身姿舒展、笑容灿烂,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在乡村的村民活动中心、林盘与坝子间,同样活跃着老年人热情参与的身影。他们伴随着轻快的旋律,或整齐划一地摆臂踢腿,或跟着骨干队员认真学习新动作,乡村的清晨与傍晚因广场舞的律动而充满活力。

若想风雨无阻享受运动乐趣,青神综合运动馆羽毛球馆是市民的绝佳选择。该场馆以人性化设计为核心,每个羽毛球场地分隔分明,宽敞的过道让球员们跑动、转身都游刃有余,有效减少了运动中碰撞受伤的风险。独特的工业设计风格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裸露的钢结构与简约的线条勾勒出硬朗又时尚的空间氛围,打破了传统运动场馆的单调感。

作为室内运动场馆,这里彻底摆脱了天气的束缚,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市民都能在此尽情挥洒汗水。羽毛球馆整体采用蓝绿色调,清新的色彩搭配让运动者在挥洒汗水时倍感舒适。更贴心的是,场馆在灯光设计上充分考虑运动需求,通过科学的布局避免灯光直射人眼,确保球员在打球过程中视线清晰,不会因灯光问题影响发挥,让每一次挥拍都精准有力。

基于水上运动和橄榄球运动已形成的良好发展势头,青神县进一步拓展优势,相继动工建设了青神县橄榄球场项目和鱼跃公园内的水上训练中心,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走进青神县橄榄球场项目现场,眼前的景象令人振奋:球场平整宽阔,草坪绿意盎然,散发着生机与活力;看台整齐排列,能够容纳不少观众前来观赛。该项目严格按照国际橄榄球比赛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从场地的尺寸、草坪的质量到看台的布局等,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该项目负责人满怀期待地说:“这是建成的全省首个标准橄榄球场,可承办国家级赛事,能容纳3100人观赛。”据介绍,该球场的建成,将助力打造集橄榄球运动人才培养、赛事举办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核心高地,提升青神县在体育赛事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促进橄榄球运动普及和水平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橄榄球运动员提供坚实保障。

在鱼跃公园施工现场,水上训练中心已建设完毕。这座水上训练中心依托当地优质的水域条件打造,设施完善,将为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助力青神县水上运动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满足群众基础健身需求的设施全覆盖,到打造专业赛事场地、培育特色运动项目,青神县在建设活力运动之城的道路上稳扎稳打、不断前行。

重要赛事相继举办

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亮出青神运动活力新名片

7月19日,2025年四川省全民健身乒乓球公开赛眉山青神站在青神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激情开赛。本次赛事作为本年度公开赛的第三站,吸引了全省各地的乒乓球爱好者齐聚“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挥洒汗水,切磋球技。

在球馆巨大的穹顶下,此起彼伏的抽球声、叫好声交织成独特的“交响乐”。有的选手弓步低重心,专注地预判对手发球;有的老将戴着护腕,反手快拨的速度丝毫不输年轻人;单打赛场更是激烈,一名青神籍运动员一记漂亮的正手弧圈球擦网而过,引得场边观众集体起身鼓掌。

“青神派出了多支队伍参加比赛,很多队伍都是第一次在家门口参加这样高水平的比赛。”一支青神队伍的领队这样说。

近年来,基于青神县良好的运动氛围和不断提升的硬件水平,很多国家级、省级的重要比赛在青神落地。高水平赛事持续举办,又促进了青神群众体育水平的发展,休闲活力运动之城的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青神县紧紧抓住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契机,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依托岷江青神段形成的10万亩水域的青神湖和汉阳湖,建立水上运动中心和四川省水上训练基地,开展皮划艇、龙舟赛、水上摩托艇、帆板等水上活动,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和活动,近两年集训省内外专业运动员500余人。

2023年,青神县举办中国桨板公开赛暨桨板球公开赛,吸引来自北京、重庆、江苏、浙江、上海、四川等全国28个省市的63家俱乐部,共计580余人参加了此次赛事,决出金牌23枚;2024年,全国桨板青少年锦标赛暨中国桨板公开赛继续在青神举行,吸引了来自126家俱乐部、15所高校的610名选手参加。

与大型桨板比赛同步,青神县开设冠军训练营,组织34余名青少年爱好者开展桨板技能教学,提高训练营学员桨板技术水平,34人通过技能考试,获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L1-4等级证书。组建桨板球战队,选拔本地5名运动员参加桨板球训练。

得益于水上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青神传统的非遗龙舟赛升级成为端午四川龙舟竞渡比赛的重要分赛场。有了家门口大赛的促进,青神龙舟健儿成绩突出——青神县龙舟队自2014年组队以来,参加国内最高级别的中华龙舟大赛和中国龙舟公开赛共荣获9个第一名、8个第二名、13个第三名;代表四川省参加2018瑞士国际龙舟邀请赛、2019立陶宛“一带一路”国家龙舟邀请赛均获冠军;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冬季项目冰上龙舟100米第三名、200米第四名,群众项目男子龙舟100米和混合100米第四名。

采访手记

运动赋能城市 活力点亮生活

成都世运会的临近,让位于成都都市圈核心区的青神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体育运动之风。采访中,记者深刻体会到,青神“休闲活力运动之城”的建设,绝非简单的设施堆砌,而是以运动为笔,书写城市发展新篇章的深刻实践。

青神的智慧,在于精准把握“补短板”与“拓优势”的平衡。从县到村三级健身设施网络的构建,3.28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让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广场舞队伍的不断发展、羽毛球馆的人性化设计,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全民运动筑牢了根基。

青神的努力,体现在对特色运动的培育。依托水域优势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按国际标准建设橄榄球场,这种“因地制宜+专业引领”的路径,让运动从休闲娱乐升级为城市竞争力。龙舟队的国际佳绩,桨板赛事的持续升温,都证明了特色运动能成为城市名片。

赛事是运动之城的试金石。全国桨板赛事的连续举办,四川省乒乓球公开赛的落地,形成“赛事提升设施,设施吸引赛事”的良性循环。更可贵的是,赛事带来的不仅是关注度,还有群众体育水平的提升和青少年人才的涌现。

青神的实践印证:运动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它让群众收获健康快乐,让城市焕发独特魅力,更塑造着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座城市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随着世运会的东风,青神的运动故事正书写着新时代县域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