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蓝天白云既是民生之盼,更是责任所系。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兄弟区县、广大企业及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下,东坡生态环境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扎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空气质量显著提升、绿色发展底色更亮、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等历史性突破。
2024年,该区PM2.5年均浓度降至3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3%,重返达标城市行列,创“十四五”以来最优水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中跃升25位,改善幅度刷新历史纪录。
该区全年完成工业减排项目68个,打造绿色环保工地7个,4家企业跻身国家级环保绩效B级(引领性)行列,55家汽修企业实现智能化监控,涉气企业“一厂一策”精准减排覆盖率达100%,产业结构不断向绿色低碳转型。
全年发现并处置火点532处、高值区129个,完善443户“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方案,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群众对“蓝天幸福感”的满意度逐年提升,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
□朱建宇 曹奕馨 眉山融媒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市区协同治污更精准更具威慑力
筑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大支柱”
团结协作是第一支柱。东坡生态环境局坚持“市区协同联动、部门密切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攻坚格局,凝聚起齐抓共管“向心力”。
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东坡生态环境局成立重点区域网格专班,建立“数据预警-技术分析-溯源整治”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太和片区、科工园片区等污染高值区域,统筹调配资源,精准施策,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污染问题。
东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区经科、住建、交通等部门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拧成一股绳,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对535个污染源实施网格化精准管控。其中,针对秸秆禁烧,该区建立“书记包镇、干部包田、责任到人”全域覆盖责任体系,确保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来,东坡生态环境局干部职工全员投入臭氧防控、烟花爆竹禁燃等关键战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汗水守护蓝天,充分展现了生态环保铁军的良好形象。
科技赋能是第二支柱。东坡生态环境局以“智慧环保”为引领,打造精准治污“硬实力”,科学破解一个个治理难题。
目前,东坡区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建成标准站5个、空气微站68个,配备走航车、颗粒物雷达等先进装备,实现污染溯源“精准到米、锁定到源”,为精准治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该区创新实施“分片整治、分类管控”模式,针对太和、松江等四大高值片区的不同污染特征,实施“一区一策”精准治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6家,全面整治53家果筐企业,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此外,进一步强化“数字监管”手段,对涉气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66套,实现对企业排污情况的实时监控。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中,精准到生产线,避免“一刀切”式停产,既保证了环境质量,又兼顾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敢于亮剑是第三支柱。东坡生态环境局锤炼依法治污“威慑力”,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捍卫蓝天底线。
针对砖瓦、陶瓷等6大重点行业非B级企业,东坡区实施预警期间“黄标停产”,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治污设施提标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环保水平。
聚焦果筐企业整治这一群众关切十余年的“老大难”问题,该区统一规划布局,规范整治现有的53家果筐厂,重新建设1个更规范、治污设施更先进的果筐生产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果筐企业污染问题。
东坡生态环境局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全年查处涉气违法行为14起,处罚金额42.24万元,查封扣押违法企业6家,形成强力震慑,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归零再出发”
保卫蓝天重点实施“三大行动”
2025年以来,东坡生态环境局以“归零再出发”的姿态,坚决扛稳扛牢责任,锚定“PM2.5浓度稳定达标、空气质量排名持续进位”目标,敢于直面问题、动真碰硬,重点实施“三大行动”——
重点区域“深度治”。开展太和、崇礼片区专项整治,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推动涉气企业清洁化改造100%覆盖,全面提升重点区域空气质量。
重点行业“源头控”。深化包装、化工、砖瓦陶瓷等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提升环保绩效,力争全区环保B级及引领性达标企业数量位于眉山市各区县前列,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
智慧监管“长效管”。探索人工智能+低空监管新模式,扩大走航监测范围和维度,构建“预警-响应-评估”闭环机制,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长效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打好每一场硬仗、守好每一片蓝天,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东坡作出更大贡献!”东坡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欣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