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眉山司机

□白鸽

在眉山市区,我们打车去蟆颐观。司机是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非常热情,踩下油门的同时,他声音响亮地向我们介绍起蟆颐观的历史:“这是建于唐代的道教圣地,苏东坡曾在那里读书,老师就是观内的道士。”我与同伴都赞美他有才华,他笑而不接我们话头,继续滔滔不绝。“苏轼的原配夫人王弗,温婉贤淑,因病去世。苏轼非常想念她,有一天,他梦中与亡妻相会,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句。”背诵这首词时,他声音低沉,喉结蠕动。他的情绪感染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尘满面,鬓如霜”的苏东坡,也看到了“小轩窗,正梳妆”的王弗,感受到了他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深情与悲凉。司机继续侃侃而谈:“苏轼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温顺贤淑,对王弗的儿子视如己出。三苏光是诗就留下了几千首。”

车行拐过一道弯,江水跃然眼前,师傅伸手指向窗外:“看,这条江叫玻璃江,东坡曾赠朋友一首诗‘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隔六十里,共饮玻璃江……’”向江面望去,玻璃江宽阔清澈,平静得毫无波澜,像一面镜子。“江的附近有一个叫水天花月的小区,那里的房屋多被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的人购买,因为就是苏东坡那一句诗嘛——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季节,在我们眉山就已经是满山果子正飘香的最好季节了。”他欣喜地说

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仿佛在移动课堂里,听老师讲文学课哩!忍不住问他曾经是干什么工作的,他说以前在国有企业工作,想着千年前的苏轼都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便毅然辞职去了拉萨,后来,父母年纪大了就回来了。闲着没事,跑跑滴滴,让外来朋友更多了解眉山的文化。“你很喜欢文学是吧?”我问。“我喜欢苏东坡!不仅诗词好,恭谦礼让更好。”

我告诉他三苏祠、水街都去过了,今天看完蟆颐观就回成都。他说:“连鳌山也值得去,当年苏东坡、苏辙及四个同窗,中秋登山赏月,学子们期待学有所成,连占鳌头,诗兴大发,创作了‘登鳌望月蟾宫近,寂寞嫦娥喜迎宾,四海风云会琼宇,苏家轼辙定安勤’为作纪念,苏轼以竹枝捆绑成大扫帚为笔,以冬水田泥浆为墨,挥笔在山石上写下‘连鳌山’三个大字。站上观景台就可看见。”

我的同伴夸赞道:“师傅,遇上你真是太好了,完全像专业导游!眉山的出租车司机都这么有才吗?”他略带满足似的笑笑:“不一定都能像我这样背诗,但都像东坡先生那样待人接物,恭谦礼让,都做得很好!”

“待人接物,恭谦礼让做得很好。”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临别退房时,民宿老板娘热情亲切地赠送香蕉、李子的场景,还有前往水街途中,那位主动热心为我们引路的清瘦少年。这些美好的经历,正是“恭谦礼让”最生动的体现吧。

说话间,车辆在蟆颐观门口停下,师傅用一张带着皱褶的纸,潦草地写下一串数字递给我:“这里是郊区,若打不到车,就来电话。”看着这潦草的数字,我想起东坡先生用扫帚沾泥浆写“连鳌山”的传说。或许东坡文化就在这些人间烟火气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