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龚村荷花池旁的三层小楼里,杨滔送走了来参加东坡区尚义镇首届荷花节的游客后,又投入古旧家具修复和床花雕刻的工作中。“最近要在成都参加一次展览,作品还需要再精心打磨。”他说。 杨滔,眉山古旧家具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尚义镇龚村一家民宿的主理人。收藏床花、研究床花雕刻技艺近20年,他将爱好变成事业,在2021年筹建了川渝床花及民俗博物馆,将2000多件珍贵藏品放在其中,供游人免费参观。2023年,他在博物馆的基础上,开办了特色民宿,将床花艺术与民宿体验有机结合,让“老手艺”融入现代“新生活”。 □眉山融媒首席记者 李幸 实习生 吴佳欣 文/图 技艺融入文化 感受先人的“美学讲究” 走进川渝床花及民俗博物馆,空气中氤氲着老物件的木质香味,各类床花和古家具琳琅满目,让人好奇。 “这是雕有梅兰竹菊、文房四宝的架子床,是先人希望子孙读书用功、学业有成;这个设计复杂、工艺繁复的‘床中床’是拔步床,一般在富庶家庭中才使用;这张床上雕刻着吉祥如意、松鹤长寿的题材,是供老人就寝的长寿床……”聊起床花,杨滔如数家珍:“中国古代床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绝非只是一种睡眠工具,而是充满了哲学、美学以及无穷生活意趣的艺术品。特别是床花,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古色古香中,流传着中国人骨子里的风情雅韵。” 杨滔从小就对古旧家具很感兴趣。1996年从汽车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在眉山开了汽修店,生意稳定之后,他开始拾起床花收藏的爱好,一有空闲,便开车到各个乡镇收集老旧木门、床花以及匾额。为了寻找老物件,他曾睡在大山里,田坎旁,汽车上,一次为了取一扇老木门,他从年久失修的阁楼摔下而昏迷,醒来还担心木门是否有损坏。 收来的古旧家具往往破损残缺,有了汽修的基础,杨滔便开始自学古旧家具修复。不会雕刻和打磨,就自己买来书籍和材料练习;没有合适的调色工具,就通过调配汽车烤漆,将颜色描上去;细节部分空白残缺,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雕刻补上……20年时间,杨滔修复了300余件床花作品,收藏古旧家具2000余件。他将自己的藏品放进川渝床花及民俗博物馆,并开办了特色民宿,寻找床花“新生”。 非遗融入民宿 体验别样中式生活 青砖褐瓦,飞檐高翘,雕梁画栋间,绿树红花爬满高墙……不久前,成都的毛先生一家入住了杨滔的楠捨别院,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床是金丝楠木的,门、房梁、洗手台、窗户上……许多地方都镶嵌了各式床花,仿佛穿越到过去,体验了别样的中式生活。”毛先生评价道。 2023年,在博物馆的基础上,杨滔开办了特色民宿,将床花艺术与民宿体验结合。“开办民宿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床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活问题。”杨滔说。 杨滔的三层小楼,第一层是川渝床花及民俗博物馆,第二三层便是民宿。顺着台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垂花的天井,下方则有假山水池布景,一方茶几桌椅供游人围炉煮茶,这是民宿客厅,周围则对应了四个房间。房间的门梁、洗手台、窗户、墙壁等嵌入了不同风格和寓意的床花,仿佛“彩蛋”一般等待游客打开。 “民宿的设计装修是我做的,我把床花以及一些老家具经过修复后融入其中,像有些房间,床是金丝楠木,梳妆台则来自民国时期的大户人家。”杨滔说。在他看来,修复后的老旧家具,摆放陈列供人欣赏是一种价值,但能再次供人使用也是一种“新生”。“我们常说,老屋住人百年不塌,老物件用起来也是一种‘保护’。” 除了装饰,杨滔还会教客人拓印窗花、制作木雕等,让非遗体验更加多元。做民宿的同时,杨滔还利用展厅后院的3亩多空地,构造了农耕生活劳作场景,还原旧时人们生活劳作的重要片段,让参观者能直观感受古代家具、劳具上丰富的历史文化,许多老物件,也是杨滔多地“淘”得并修复的。 长年修复各类老旧家具,杨滔手上起了厚厚的老茧。“我把爱好变成事业,也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唤起大家对民俗文化的记忆,让更多人知道床花、喜欢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