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千年赶考路 翰墨绘巴蜀
从“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中看苏轼和苏辙的进京赶考之路

六月,中高考相继落下帷幕。这是青春的序曲,也是学子们梦想启航的开始。回溯九百多年前,同样风华正茂的苏轼与苏辙兄弟怀揣着济世报国的理想,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踏上赶考之路。这段承载着青春、梦想与勇气的旅程,如今正在眉山市美术馆举办的“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中,通过珍贵的书画文献被生动再现。

本次展览于6月6日开幕,将持续至10月8日。展览特别聚焦了苏氏父子这段意义非凡的“赶考之路”。

嘉祐元年(1056年)三月,苏轼21岁,苏辙18岁,他们随父亲苏洵进京(今河南开封)参加进士考试。这是两兄弟第一次出蜀。从眉州到汴梁,有水路和陆路,这次他们选择陆路。

三苏父子从眉山出发北上至成都,穿越剑阁,翻越秦岭,抵达关中平原。接着,他们途经凤翔、长安……五月抵达京城开封。路程近1500公里。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下,蜀道通往中原的道路艰险异常。但是,初出茅庐的苏氏兄弟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在“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中,有多幅作品展现三苏父子由陆路出蜀的场景。

其中,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方晓以蜀道山水为参考所绘《三苏出蜀图》,描绘出三苏陆路出蜀时的艰辛不易,也绘出了蜀道山水的宏伟迤逦。

荣宝斋画院创作研究中心导师黎秋果所创作的《剑门关》,将剑门关的险峻与绝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唐允明创作的《翠云廊》,生动描绘了翠云廊千年古柏枝蔓遮天蔽日的壮丽景象。

到达汴京时,已是五月,苏氏兄弟一入京,便投入紧张的复习备考中。

当时的进士考试要经过解试、礼部省试、殿试等几次筛选。

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苏轼、苏辙顺利通过开封府解试,首战告捷。

嘉祐二年(1057年)正月,举行礼部省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官,梅尧臣参与阅卷工作。其中有一场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在文中阐明了以仁政治国的思想。欧阳修看后,准备以这篇文章为第一,但又怕是他的学生曾巩的文章(宋代考试实行糊名考试,未揭晓时,不知作者),为避嫌,才将其作为第二名。

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仁宗殿试,苏轼赐进士及第,苏辙赐同进士及第。这时苏轼二十二岁,苏辙十九岁。韩琦、欧阳修等朝中大臣都对他们待之以国士之礼。而苏轼更被文坛宗师欧阳修看作下一代的文坛宗主。

“三苏与巴蜀”书画文献展不仅通过书画艺术重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赶考与成名史,更深度挖掘了三苏文化与巴蜀大地的深厚渊源。在当下中高考学子展望未来的时刻,回望苏轼、苏辙兄弟的青春奋斗与卓越成就,无疑具有特别的激励意义。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感受三苏风采,领略巴蜀文脉,汲取先贤智慧。

展览地点

眉山市美术馆(眉山市城市艺术中心北楼)

开放时间

2025年6月6日-10月8日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09:00—12:00,下午13:00—18:00(17:3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