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共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 完成投资1950.6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44.2%
6月25日,记者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1—5月,32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0.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4.2%,超时序进度2.5个百分点。
其中,现代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137.3亿元。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成渝高速改扩建项目缙云山隧道和箕山隧道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最大开挖断面隧道棕树坡隧道顺利贯通。
现代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47亿元。九龙坡区氢燃料电池研发检测基地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大渡口区萤石智能制造基地主体工程完工,成都新都区厚普国际氢能产业集群一期一标段正式投产。
科技创新、对外开放项目完成投资68.2亿元。精密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巴南理工校区实验室完工,永川综合保税区建设二期一批项目建成投用,中欧班列(成都)集结中心德阳基地综合服务能力改造提升工程(一期)红河街竣工验收。
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及公共服务项目完成投资98.1亿元。两江新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土建施工完成,泸州市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完成封顶。
跨省开票好便捷
川渝高竹新区已有79项税费 差异化事项实现统一办理
“你好,麻烦帮我开一张500元的电器维修发票。”6月24日,电器销售维修个体户潘强一边说一边拿出自己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税费征管工作人员查验完基本信息后,随即登录中国税务网填写相关信息,几秒后,一张发票就开好了。
拿到发票的潘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场镇或周边村社的居民,另一类是企事业单位,他们多数需要开票。”为了给客户开具维修发票,潘强过去需要骑行20多公里摩托车,到邻水县城的办税大厅办理,一去一来要花半天时间。
2021年10月,重庆、四川联合批复成立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后,重庆市渝北区税务局、四川省广安市税务局双方共派驻9名税务工作人员联合办公,让两地纳税人缴费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去年6月,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搬迁到政务服务中心,同步实施“去柜台化”改造,全面取消前台窗口,探索“一般业务线上辅助办理、复杂业务后台兜底办理”的服务模式。
为便利川渝两地企业和群众办税缴费,川渝税务部门共同设立了9个“川渝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税费事项已达84项。并联合推出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互答,实现“打一地电话,答两地问题”,大幅缩减纳税人缴费人咨询时间和成本。
此前,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一共梳理了118项税费差异化事项,目前,其中79项实现了川渝税费的统一办理,剩下的39项,正在协同其他部门共同推动改革。
已支持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2项 举办160场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
成德眉资区域协同创新加速跑
6月25日,“创新共同体 协同都市圈”2025年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在成都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成都今年已支持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2项;支持都市圈科技特派员项目14项;举办160场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成德眉资四市近7000家企业跨区域找市场、聊转化。
去年6月,成都市科技局会同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科技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促进成都都市圈区域协同创新的若干措施》,共15条措施。
如何进一步推进15条措施落地落实,加快打造高质量紧密型创新共同体?点对点“携手”共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或许是破题关键。现场,锦江区科学技术局与中江县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金牛区科学技术局与什邡市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正式签约,共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如何为科技成果转化添“动能”?中试资源的高效利用是重要一环。现场,四川中试平台公司与四川省高端重型装备及基础零部件中试研发平台、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进行了签约。
此外,现场还举行了成德眉资科创投资合作签约仪式、成德眉资科技服务机构合作签约仪式、成德眉资科普场馆“馆校合作”签约仪式。
再添国家级名片 成都入选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支持全国30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成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作为国家确定的“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承载城市,此前已成功获批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了解到,成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区位,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致力于打造成为西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及“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枢纽,临空经济与电商物流示范区、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区域一体化商贸物流中心及供应链金融创新试验区。重点做强商贸物流集成、干线物流、区域分拨及配送、多式联运转运、现代供应链、电商物流、冷链物流七大基本功能和绿色食品加工、应急储备物流、低空配送、国际物流、综合配套五大延伸功能,形成“7+5”功能体系。
枢纽选址于彭州农副产品及食品专业物流港(彭州片区)和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电商智慧物流区(简阳片区),形成“陆港+空港”双核驱动的发展格局,总规划面积为8.59平方公里(约12889亩)。两片区将通过产业功能互补、线上线下融合、通道立体联动、商贸环形产业带集群构建等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共同服务国家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等重要战略部署。
枢纽建设坚持政企联动、增存并举原则,布局功能性设施项目38个,其中存量项目23个,增量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369.3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44.53亿元,成熟度约为66.2%。枢纽立足国内大循环等,切实发挥成都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交汇点的枢纽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枢纽设施条件和商贸服务发展基础,重点打造绿色食品、电商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重点产业,构建“通道+枢纽+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性资源配置中心,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高水平发展。
眉山融媒首席记者 李幸
综合《重庆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