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融媒记者 马易非 从贫困村到全国闻名的“明星村”,从土地闲置到产业多点开花,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到超过3万元……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的蜕变让人惊讶。这些变化,离不开扎根乡村20余载的“领头雁”——刚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的该村党委书记刘如祥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连日来,刘如祥在忙工作、生产之余,还坚持拍摄“刘书记的日常”。从产业发展探索到人居环境改善,从集体经济增收到营造和谐美丽村庄,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到建设宜居美好乡村……近年来,刘如祥用脚步丈量百家池村的角角落落和大小民情,用一个个短视频记录着工作日常和村里的发展变化,全力做好家乡的“代言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如祥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他结合百家池村半丘半坝实际,在丘区引导村民种植柑橘5000亩,组织柑橘种植能手成立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创新探索出“5+4+1”果园托管联农带农模式。农户将土地、果树交给村集体,村集体再统一交给合作社托管,合作社统一负责农资、技术、社会化服务,果园产值按农户50%、合作社40%、村集体10%进行分配。 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成连片高标准果园2000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从0.3万元提升到3.3万元。 同时,为畅通群众发声渠道,化解矛盾,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他牵头建立了片区支部,实施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的“一联十”机制,探索打造了“邻里百家”基层社会治理“微阵地”,由乡贤、法律明白人、老支书等组成的“和事佬、调解队”入驻微阵地,给村民提供了争理说事的平台。 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和谐的邻里关系,刘如祥又将目光锁定在了村里的生态环境上。他在村里大力推行青神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建成青神县首个农业废弃物回收中心。如今的百家池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刘如祥在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以真情和实干,为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