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融媒记者 罗思源 6月5日,在眉山天府新区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天智慧)的后台大数据监控平台前,该公司技术总监赵凌园正与同事一起通过“天府星座”系列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着全省作物种植分布情况分析。“利用遥感影像中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的纹理、光谱特征差异,结合先进的AI算法,能精准识别农作物种类、分布及田块边界,生成作物种植分布图,为作物面积评估核实、产量预测分析提供重要支撑。”赵凌园说。 在距离地球535公里的太空中,10颗0.75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定期对眉山全域进行高频次扫描。这10颗卫星是环天智慧于2022年分两次成功发射,完成“天府星座”第一阶段一期组网,成为我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卫星星座。目前,以“天府星座”为代表的遥感卫星技术,已广泛融入眉山的自然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为城市的精细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卫星是人们的‘天空之眼’,可以帮助感知人眼看不到的东西。”赵凌园说,这些“天上的眼睛”不仅精准捕捉农田作物的细微变化,更通过“北斗+遥感+AI”技术,构建起覆盖农业、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等多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 遥感卫星为眉山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针对农业行业,环天智慧已自主研发出星瞰河山平台的天府粮仓子系统,涵盖耕地保护、土地管理、种植监测、社会化服务等多个板块,显著提升了眉山农业的应急指挥信息化和智慧监管水平,为良田、良种、良机、良技、良农、良策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通过卫星数据服务和应用服务,有效监测并处理了多期影像中出现的撂荒、非农及非粮等问题。 “我们运用高频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先进算法,动态监测区域内每块耕地的作物种植情况,一旦发现‘撂荒地’苗头,就及时精准推送给有关单位。”赵凌园说,同时,结合历史产量、作物模型和积温等气象数据,自动比对分析土壤墒情、肥力等信息,建立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作物遥感估产模型,并通过实地采集数据进行校准,全面监测眉山地块的农业状况,一旦发现农作物生长异常,工作人员会立刻联系相关地块的负责人进行处置。 在耕地保护方面,遥感卫星发挥着关键作用。“过去,人工巡查与有限的卫片、无人机辅助手段,难以全面覆盖眉山天府新区697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耕地保护存在诸多漏洞。”赵凌园说,如今,“天府星座”每月提供一次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让土地变化无所遁形。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图斑,工作人员能精准识别违法用地、低矮灌木丛、堆场、废弃砖厂以及农村闲置宅基地等情况。 在城市管理领域,遥感卫星同样大显身手。在眉山天府新区智慧城市服务平台指挥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区域各环卫作业面、垃圾清运点等进行实时监测、调度处理,精确识别违规行为,辅助执法人员快速处理异常情况。赵凌园介绍,依托北斗高精定位、“天府星座”卫星遥感、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打造的智慧环卫系统,对城区内的环卫工作进行实时监测处理,可实现环卫作业的全天候自动化监管,进一步提升了新区环卫管理效率。 此外,眉山“天府星座”卫星遥感数据还在自然资源、水利水务、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环天智慧已面向全国提供1500余次遥感数据支撑,获取遥感影像覆盖面积超4亿平方公里。”赵凌园表示,公司接下来还将再发射10颗卫星,其中包括6颗SAR雷达卫星与4颗高分卫星,持续扩充数据源,将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监测地面沉降、房屋形变、山体滑坡等,从而更好地预警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