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善于“攻心”的廖法官
用司法温情守护万家灯火
廖智慧(左二)到当事人家中回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纠纷的解决,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多悦法庭立足辖区家事案件特点,创新引入“案件审理+未成年人心理关注”运行机制,高效化解家事纠纷。其中有一名善于“攻心”的廖法官,她将心理辅导介入到“庭前调解、家事调查、家事回访”全流程中,着力维护一个个家庭的和睦幸福,用“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用司法温情守护万家灯火。

□徐小雨 曹澜曦 眉山融媒记者 杜欣谚

庭前调解+心理辅导

情绪纾解促“实”见效

“不让我看女儿也就算了,还把女儿带出心理问题,连学也不上了。”在一起抚养费纠纷的庭前沟通中,原告桐桐(化名)的爸爸向承办法官表示自己现如今只想要了解清楚女儿的情况。

承办法官廖智慧向桐桐妈妈初步了解情况后得知,该起纠纷与钱无关,而与情有关,首要问题是关注和帮助未成年人桐桐走出“心理阴霾”。经桐桐妈妈及桐桐本人同意,廖法官随即安排次日与桐桐见面。

在经过与孩子的第一轮沟通后,了解到桐桐长期随外婆生活,因父母离婚后感到被忽视,不愿向父母表达而愈发内向,曾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桐桐妈妈安排桐桐接受了系统的心理康复治疗,目前已有好转。

在此次心理疏导下,桐桐道出内心想法,表示现在很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也愿意以后逐步与爸爸多沟通。得知桐桐真实想法后,桐桐妈妈告诉记者,桐桐起诉的初衷是通过起诉告知父亲,作为家长理应时刻关心孩子身心健康。

随后,桐桐爸爸签下了支付抚养费的调解协议,并加上了桐桐的微信,表示自己日后定会以孩子为重,多和女儿沟通,让女儿健康快乐成长。

在庭前调解实践中,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对案件的事实没有争议,双方不能达成调解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当事人心里有“心结”。近年来,多悦法庭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在传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基础上引入心理干预机制,推行“庭前调解+心理辅导”新模式,针对当事人打“斗气”官司等诉讼心理,注重先解决情绪、再解决纠纷;并在庭前调解过程中,专门聘请心理咨询师与调解员或法官一起开展调解,心理咨询师解开当事人“心结”,调解员或法官解开“法结”,促使矛盾纠纷庭前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

家事回访+心理辅导

多轮发力护“未”成长

“阿姨,你现在有时间吗?我这几天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我想和你聊聊!”一件已结案中的13岁小朋友睿睿(化名)用妈妈的手机向廖法官发来微信。

廖法官记得,睿睿父母早已离异,曾因孩子探望权发生纠纷,后经调解达成协议。睿睿妈妈较为严格,对睿睿的各种行为都以批评的言语对待,但睿睿爸爸又对孩子相对溺爱,倾向于满足睿睿的各种需求,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构建了孩子“割裂”的成长环境,最终性格发展得骄纵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睿睿日益消极,逐渐产生自残的想法。

廖法官第一时间回复了睿睿,并与其母亲取得联系,约定好下周前往家中作回访。并邀请咨询师林苹同往,为睿睿作专业心理辅导。

在睿睿家中,林苹从睿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渐打开睿睿的话匣子,引导睿睿宣泄出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

随后,廖法官与林苹又单独同睿睿妈妈沟通交流,引导其多从正面肯定孩子,并提醒其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足够重视。当天,廖法官也将回访情况转告睿睿爸爸,告诫睿睿爸爸切勿无原则溺爱孩子,应与睿睿妈妈就孩子成长达成共识,共同努力解决睿睿所面临的困境。

一段时间后,廖法官和林苹对睿睿进行了第二次家事回访。经专业心理辅导,睿睿母女俩对彼此敞开了心扉,睿睿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前不久,廖法官与林苹第三次回访。看到了睿睿与妈妈关系日渐亲密,聊天说笑,互相肯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大家都十分欣慰。

妥善处理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不仅要做好“台前”功夫,更要做好“善后”工作。近年来,多悦法庭通过建立起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审结后定期回访制度,并引入心理干预机制,结合当事人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等因素,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定期关注并及时修复未成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失衡家庭关系,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权益的‘最后防线’,法官的职责或许不仅体现在案件审理中,还体现在多维度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中。”廖法官表示,未来,多悦法庭还将坚持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相结合,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帮助,构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心理辅导”的全方位未成年保护体系,深度参与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更好地护航辖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