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同饮一江水 共绘成眉同城新画卷
——眉山天府新区成眉同城的锦江实践
锦江大桥为往来于成眉两地的人们架起了便捷的通道。
锦江镇与黄龙溪镇共同开展成眉城际龙舟友谊对抗赛。
不断打通交通“毛细血管”。
锦江镇与黄龙溪镇山水相连、地缘相近。
共同治理水生态。

“加油!加油……”4月17日,“同舟共济护锦江 携手共建两地情”成眉城际龙舟友谊对抗赛在锦江中热闹开展。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与眉山天府新区锦江镇各派出8支龙舟队,齐聚赛场,展开激烈角逐。

这是两地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成眉同城发展的又一鲜活例证。悠悠锦江串联起两镇,同饮一江水的情谊,在活动中不断升华。

成眉同城化发展是眉山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在眉山市委市政府奋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的指引下,眉山天府新区充分发挥成眉同城“桥头堡”作用,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以产业协同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共享为保障,全力以赴书写同城化发展的精彩篇章。

锦江镇地处眉山天府新区西北端,毗邻黄龙溪镇,处于成眉同城发展的最前沿。如何发挥优势,深度融入成都,为成眉同城化发展贡献力量?锦江镇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在眉山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勇毅前行,以文化旅游、产业交通、人才交流和社会治理等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生动实践。

□眉山融媒记者 熊莉 文/图

发挥地缘优势

缔结友好

锦江镇与黄龙溪镇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产业相同、人缘相亲,双方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区位交通、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构建优势互补、共建互促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建立互惠互通、共治共享的合作关系,去年11月29日,黄龙溪镇与锦江镇举行了缔结友好乡镇签约仪式,并签订缔结友好乡镇交流合作协议书。

根据合作协议,两镇在组织联建、执纪联手、治理联抓、道路联通、产业联促、活动联办、品牌联名、应急联动、人才联育等九个方面,共同构建高效的交流平台和顺畅的沟通机制,积极推动成眉两地交界地带的互融互通,以实现两地融合发展、互动共进,共同描绘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蓝图。

其实,两镇携手推进成眉同城化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

早在2021年12月7日,在锦江镇莲花社区召开的黄龙溪镇—锦江镇2021年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工作联席会上,双方就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立了协调发展中互助互补、环境治理中联防联治、民生合作中共建共享的共识,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向基层延伸。这种先行先试的探索,为后续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两镇已签下多轮合作协议。

在成眉同城化的宏大叙事中,锦江镇与黄龙溪镇的友好合作是生动而具体的实践。两镇以合作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同城化”的深刻内涵,为成眉同城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完善交通

打通交流阻滞

锦江,滋养着一方沃土,也串联起锦江镇与黄龙溪镇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锦江之上,锦江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跨两岸,为往来于成眉两地的人们架起了便捷的通道。

“虽然我住在锦江,但平时工作都在黄龙溪,通勤时间不到10分钟,往来也特别方便!”4月16日,居住在锦江镇的张豪开车带外地来眉的同学前往黄龙溪古镇游玩,经过锦江大桥时,他自豪地说。

这座大桥不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大背景下的重要交通项目,更是锦江镇与黄龙溪镇之间的重要纽带。

在眉山天府新区的强力推动下,锦江大桥于2022年顺利通车,从锦江镇出发,仅需5分钟车程便可抵达黄龙溪。大桥的建成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两地居民的通行时间,更密切了成眉两地的交流合作。

交通,是同城化的基石。从航拍视角俯瞰,锦江镇与黄龙溪镇已融为一体,条条道路相通,恰似遍布两地的毛细血管,为两地的交流互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在进一步完善两镇间的道路基础设施,两地的断头路正在逐步打通。”锦江镇城乡统筹服务建设中心负责人张金介绍,目前,双方正在共同争取上级支持,改造提升陈新路锦江大桥至毛家渡段道路,进一步提升接壤区域的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交通网络日益紧密,产业协同随之密切。

黄龙溪古镇,这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川西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是成都市民周末休闲和游客体验古镇风情的热门选择。

“我们积极对接,做好服务,让游客在古镇游玩更舒适。”锦江镇毛家渡社区党委书记白建忠介绍,毛家渡社区与黄龙溪的距离近得“喊一声都能听到”,为抢抓成眉同城化发展契机,方便两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社区盘活闲置土地,建设了一个农贸市场。

鲜肉区、干杂区、蔬菜区……走进毛家渡社区的农贸市场,只见内部经营有序,来自成眉两地的人们在此买卖,热闹非凡。

“以前,只能在路边临时摊位上买菜,不仅不规范,还造成了交通堵塞,存在安全隐患。自从修建了农贸市场,解决了两地居民买菜难的问题。”白建忠介绍,市场中大部分人是锦江镇居民,还有一部分是黄龙溪镇居民,大家就近经商、便利生活,服务人群也是两地的居民。不仅如此,毛家渡社区还兴建了停车场,方便到黄龙溪古镇游玩的游客就近停车。

交通的完善、产业的协同、民生的改善,让两地越裹越紧。未来,随着更多基础设施的建成和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两地必将在成眉同城化发展的大潮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共建共治

奏响成眉同城“协奏曲”

“这段沟渠的水从黄龙溪嘉禾社区流淌而来,我们村定期组织清理维护,共同守护水生态。”在最近一次双流区与眉山天府新区的联合监督检查中,锦江镇莲花村的村民主动向工作人员介绍。这不仅是村民的自豪,更是两地携手共治的生动缩影。

携手共进,锦江镇与黄龙溪镇以共建共治为笔,绘就了一幅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画卷。

在环境治理方面,两地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协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交界地段的城乡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消除社会治安隐患与小摊小贩占道经营等问题。同时,两地共同制定了《彭家大塘治水方案》与《彭家大塘长效管理方案》,确保龙王庙沟区域源头水生态整体水平稳步提升。这种联防联控的治理模式,如同一双有力的双手,托起了区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为两地居民打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污水处理是两地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锦江镇与黄龙溪镇通过签订《污水处理共治共享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相邻社区居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锦江镇牧马新镇小区和黄龙溪谷小区的污水排放,继续由黄龙溪污水处理厂负责,确保生活污水不入锦江。这种跨区域的污水处理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两地交界处的环境问题,更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党建交流则是两地合作的“红色引擎”。两地党组织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实施“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治理联抓、产业联动”四大行动,通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加强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种党建引领的协同发展模式,如同一面鲜艳的旗帜,凝聚了发展合力,为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我们还开展了飞地置换,方便两地管理。”张金介绍,按照两地的合作协议,双方已净地交付置换飞地39.2亩,实现土地集中开发使用,解决了困扰双方多年的飞地问题。不仅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还为两地的协同发展扫清了障碍。

如今,锦江镇与黄龙溪镇已从多个方面实现了深度合作、共建共治,区域协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记者感言

成眉同城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涉及成眉发展的方方面面。

从锦江镇与黄龙溪镇的携手发展实践中,可以窥见“小乡镇”推动“大发展”的有所为。两镇的合作模式立足于基层实际,着眼于区域整体发展,通过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协同共进,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两镇用实际行动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深度合作,两地经济实现了互惠互赢,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优化,双方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创造了“1+1>2”的协同发展效应。

从两镇的携手实践可以看到,基层的创新与探索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推动着成眉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也必将为成眉同城化的发展进程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