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在“我为眉山发展献良策”活动中,我市交通、文旅界人士围绕“眉山路网规划”“文旅融合发展”“城市形象提升”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交通铺就发展路 文旅唱响东坡韵

□眉山融媒见习记者 耿楠

千年东坡城,万众谋新篇。在眉山发展的关键时期,市民踊跃献计献策:优化交通路网,让“双城通勤圈”更加畅达;整合文旅资源,打造“三苏文化”沉浸式体验区;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古今交融的特色风貌……这些跃动着民生温度与发展智慧的建言,恰似一把把开启眉山未来的金钥匙,正在将“通勤圈”升级为“幸福圈”,让“文化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使“城市愿景”具象为“生活实景”,勾勒出城市发展的新图景。

交通先行

动车公交化助力成眉同城化

成眉同城化发展,交通是关键。近年来,随着成贵高铁、成昆复线动车的开通,成眉间通勤群体数量显著增长,两地联系日益紧密。市民王女士认为,动车不仅缩短了成眉时空距离,更推动了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然而,当前的通勤便利性仍有提升空间。

对此,王女士建议:实施通勤票价补贴,降低市民出行成本;优化眉山东站、眉山站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列车停靠,提升通勤效率;同时,通过路地合作,加开成眉间动车,并增加成都南站停靠比例,方便市民换乘。此外,可划分快慢线、固化班次,让“双城生活”真正变成“同城生活”,进一步释放区域发展活力。

文旅融合

三苏祠联动全域打造深度游

交通的便利为文旅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多消费”成为新的课题。眉山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尤其是三苏祠这张文化名片,但目前的旅游模式仍以“单点观光”为主,未能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市民廖先生提出,三苏祠作为核心IP,可与市内其他景区联合推出门票团购,设计2-3日深度游线路,形成“文化+生态”复合型旅游体验。据调查统计,每年途经眉山前往乐山、雅安的游客超600万。“若能通过优惠政策和路线联动吸引部分游客停留,眉山旅游收入将大幅增长。”廖先生建议,整合东坡文化、彭祖养生、瓦屋山生态等资源,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消费”升级。

创意赋能

网红地标擦亮城市名片

旅游业的繁荣离不开城市形象的塑造。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座城市的“网红”属性往往能带来巨大的流量效应。然而,眉山目前仍缺乏具有广泛传播力的创意地标,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的关注。

对此,市民李女士建议,借鉴成都、重庆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水街等游客聚集区打造“东坡文化创意地标”。例如,将三苏形象卡通化、融入本土方言元素,甚至利用地面、楼梯等空间设计互动式打卡点,突出“眉州”“东坡故里”特色。她研究后发现,这类地标投入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能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话题,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带动旅游和消费增长。

从交通互联到文旅联动,再到城市形象焕新,一条条建议勾勒出眉山“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我为眉山发展献良策”活动,可以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智慧,正如市民所言,“只有让‘金点子’落地成‘金钥匙’,眉山才能更好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真正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