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筛子”变“梯子” 让个性绽放精彩
——东坡区实验初中创新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初中育人方式变革
全市校联体活动中的实验初中英语课堂。
王彬宇(左二)获全市编程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周现场。

□万凤英 眉山融媒记者 王琴 陈文君 文/图

3月26日,春日暖阳,九年级学生郭芮榤站在东坡区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实验初中”)艺术中心的展示墙前,他的成长轨迹令人惊叹:七年级时还是数学“困难户”,八年级便通过科技创新社团发现编程天赋,九年级已捧回眉山市编程大赛一等奖。

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里,他的编程能力曲线从60分跃升到95分,“这比任何考试分数都让我自豪。”郭芮榤一边展示着评价成绩,一边欣赏着自己的编程作品,他的理想是成为AI工程师。

与此同时,在学校会议室,一场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策略的叙事研究“头脑风暴”正如火如荼进行。

来自东坡区研培中心的杨光福主任,以及原眉山市教科所副所长胡开勇老师在现场进行专项指导。他们认真聆听学校关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汇报,仔细翻阅相关资料,不时提出一些犀利而又切中要害的问题,并针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让个性绽放光彩:推进初中育人方式变革的23年实践》,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学校进一步优化和提炼该成果指明了方向。

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牵动着育人方式的变革。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破除“唯分数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成为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实验初中,这所西部城市初中用23年实践,将综合素质评价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构建起“让个性绽放精彩”的独特育人生态。

破局

从“为评而评”到“育评合一”

“过去,我们的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内容不够全面,难以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校党总支书记吴文军坦言,传统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和教师只关注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眉山跻身四川省中考改革三大试点之一,学校迎来关键转折——在全市率先构建"三维九域"评价体系:基础维度(学业水平×学习品质)、发展维度(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个性维度(志趣特长×人格修养),为学校“育评合一”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学校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将办学理念与改革要求深度融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针对传统教育中“评价与育人割裂”“为评而评”的痛点,构建起以“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像X光片,只照出知识骨架;我们要做核磁共振,扫描出完整的成长图谱。”在该校副校长祝丽霞展示的电子评价系统里,每个学生都有动态更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图表,涵盖德智体美劳36项细化指标。

当天,记者走进初二年级3班的主题班会,亲眼见证了“接地气”的评价流程:先由学生完成自评和互评,教师再结合日常观察补充评价,最后由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形成阶段报告,被评为"劳动之星"的同学王彬宇说:“以前,总因为成绩差而自卑,现在发现我修桌椅、管绿植的本事也能获得认可,觉得充满能量。”

“我们希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吴文军表示,学校的初衷是“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位学生都坚信‘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真正做到‘育评合一’”。

重构

从“单一维度”到“五育融合”

当天,记者走进学校舞蹈教室,镜面上贴着醒目的《艺术素养评价梯度表》。从“能完整跳完一支舞”到“具备创编能力”,多个层级指引清晰。舞蹈教师正在电脑上登记录入学生排练情况:“这个评级系统很完善,我们只需根据学生情况,对应打分即可,孩子们每次创意的火花都能被看见。”

这样的场景遍布校园各个育人场景:劳动教育评价融入食堂帮厨、校园农场,体育评价嫁接足球社团、排舞队训练,德育评价则嵌入志愿服务……学校创造性实施“基础+拓展”双轨评价,既保证国家课程达标率100%,又通过23个社团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展示区,记者见到近三年输送的20余名飞行学员档案。他们的成长轨迹显示共同特征:体质监测持续优异、抗压能力评价突出、团队协作评分亮眼。“综合素质评价让我们像星探般发现特殊禀赋。”吴文军说,凭借出色的表现,学校被授予“全国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光荣称号(全国仅5所)。

“我们按照发展性、多元性、全面性的原则,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因校制宜将学生评价的5个维度、32个要素,拓展细化为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等7个维度。”吴文军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下足了功夫。量化分值,注重实践,优化平台,强化日常运用……学校将德育、美育、体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社团活动与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点燃心灵、点亮心灵、点醒智慧”,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十分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学校还引入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综合评价、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认定等多种评价方式,力求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学校2236名学生上传记录8万多条,所有程序实现操作简便、使用方便。

吴文军表示,学校还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在评价体系中设置了“个性发展”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艺术展演、体育竞赛等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三年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A等级的547名学生通过“定向切块”志愿实现就读优质高中意愿。“真正实现从‘单一维度’到‘五育融合’的完美过渡”。

突围

从“校本实践”到“区域示范”

经过23年的实地探索,实验初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早已解决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工具、操作三大核心模型问题,不仅在本校取得了成功,还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实践,学校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校风校貌实现转变,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更好落实因材施教,班级管理更加轻松,班风、学风愈发趋好;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生动而个性的成长明显增强;家长只关注考试成绩,忽视习惯能力培育教育过程的现状也得到有效改变,形成了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你们把冷冰冰的评价体系做成了有温度的成长导航。”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得到了国家级、省级等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这种变革正在产生涟漪效应。“目前,国、省、市、区的初中学生综合评价初始数据和最终数据都起源于我们学校。”祝丽霞说,这一成果为各层级教育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得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成绩维度,而是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发展。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让各层级的教育决策者们能更合理地制定出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策略,推动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向更科学、更人性的方向大步迈进。

“教育评价改革不是技术改良,而是教育哲学的重构。”面对记者,吴文军望向窗外奔跑的少男少女,“当教育评价从‘筛子’变为‘梯子’,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维度。当每个孩子都能在评价系统里照见独特的生命光彩,教育就真正回归了育人本质。”

“绽放个性精彩 成就独特美丽”,既是该学校的发展特色,更是该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下一步,学校将持续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发展的深度融合,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评价系统机制,推进育德树人的文化氛围,让莘莘学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成就其独特的成才路。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