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调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统筹推进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新时代治水兴眉提供了根本遵循。 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天府粮仓”首提地,是省委赋予的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市境内有岷江、青衣江、沱江三大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8条,水库289座,灌区1576个,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279.1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6.04亿立方米。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落实新时期眉山水利高质量发展“139”工作思路,激情担当作为,以专一争第一创唯一,抓项目、促发展、优生态、保安澜,持续强化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的水利支撑作用。 一、高起点擘画水网蓝图,夯实水安全工程之基 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眉山市现代水网规划》构建“一横两纵三片、全域保供兴灌”的现代水网体系,储备各类水利项目303个,总投资550亿元,着力推进喜鹊寺、广福、黑滩子水库等“天府粮仓”水源命脉工程建设。水利对上争取屡创新高,2024年对上争取资金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水利投资突破19亿元,同比增长18%。实施“六个全域”力促新质生产力,推动眉山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5年,我们比项目拼投资,聚焦市委“实干实绩比拼年”主题,加快推进县级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积极谋划眉山市“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谋划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加快推进眉山天府新区油坊沟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等13个项目,计划开工建设锦江眉山天府新区段、越溪河仁寿县防洪治理工程等29个项目。推进穆家沟水库、龚家堰水库扩建工程等28个项目竣工验收。抓高质量项目,增有效投资,为推动眉山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台阶注入更加强劲的水利动力。 二、高效能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水资源保障之要 我们坚持“节水优先”,深化“工业+农业”现代化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编制《眉山市城市供水规划》,厘清公共供水企业供区范围。建成投运眉山高新区工业水厂,优化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配置。协调解决环龙新材料、吉香居等省市重点企业取用水问题,助力先进制造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7.17%、11.79%,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居全省第1。创新“集约化输水、智能化用水、市场化管水”现代化灌溉模式,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区入选省政府综合督查唯一水利典型经验。农村规模化供水率居全省第一。取用水权交易位居全省第二。 2025年,我们比服务拼效能,围绕服务制造强市,强化水资源要素保障,积极协调高新区、青神县经开区化工园区扩区调位规划水资源论证,加强节水技术推广运用,推进甘眉园区再生水厂、青神县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深化试点建设成效,出台全市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工作方案。围绕服务保障民生,优化提升农村供水,推进乡村水务示范县建设,推广运用丹棱县智慧水务经验,实施丹棱县智慧水务二期建设,仁寿县智能化升级改造。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和审批指导,推动水利审批事项全流程电子化,试点“容缺受理”机制,缩短审批周期,强化水行政执法基层支撑。推动水利向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水利、要素水利、生态水利、社会水利和民生水利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水利服务。 三、高颜值绘就生态画卷,铸就水环境保护之本 我们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发力改善水生态颜值。创新建立“市级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评价、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河湖长制污染源排查”三项工作机制,1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100%,河长制省级考核进入“第一方阵”,顺利通过以流域和区域为主的第三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眉山入选全省首批(7个)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试点市,青神县3次获得水土保持“国字号”荣誉,洪雅县烟雨柳江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花溪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花溪河、岷江(青神县段)获评省级幸福河湖。 2025年,我们比治理拼成效,深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高质量完成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修编。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监管,探索推进“水利卫片+河湖长制”模式。加强基层河湖管护,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深入总结推广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探索区域与流域并重的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擦亮青神县“三个国字号”水土保持品牌,健全机制加强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服务指导与监管执法。着力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眉山水利屏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生态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 四、高标准构建防御体系,守牢水安全防御之底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保障江河安澜,守牢安全底线。不断完善防汛工程体系,十四五期间投资16.6亿元,完成江河治理170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46公里,水库除险加固55座。不断完善防汛工作机制,压实“市县乡村组点”六级责任,实质运行联合值守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完善防汛抗旱总体预案、水库水电站、涉水在建工程、山洪灾害防御等专项预案,加强预案演练,连续14年保持全市防汛减灾零伤亡。 2025年,我们比精准拼韧性,坚持防汛联合专班值守,科技赋能防汛减灾,加快推进洪雅县测雨雷达项目建设,强化气象水文专业化服务,探索推广无人机巡查。实施东坡区思蒙河修文场镇段堤防整治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推广运用水利安全生产“两书两函”制度,聚焦水利重点领域加强安全监管,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探索运用安全智能检查系统。两手发力统筹抓好水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全市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工作大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水利兴,则仓廪实、产业旺、生态美、民安居。我们将以新时期眉山水利高质量发展“139”工作思路为依托,锚定“优水兴眉、润泽千秋”目标,向新而行、以新求质,奋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眉山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提供更高水平的水安全保障。 眉山市水利局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