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起床,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70多岁的老党员谢天明总有一份牵挂:吃过早饭,去村子里的王店河边逛一逛。“闲来没事,我就喜欢去河边看看,要是有垃圾,就顺手捡起来。”在他看来,王店河有如今的清澈实属不易。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他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保护好水环境。
 团结村是彭山区柑橘种植示范村,柑橘相关产值过亿元,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不俗成绩。王店河穿村而过,随着柑橘产业的蓬勃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着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本要求,团结村以基层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为抓手,构建了一套“政府、集体、企业”三位一体的河湖管护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与绿色发展双赢的新路子。
 □眉山融媒记者 马诗雨 文/图
 “臭水沟”蜕变“幸福河”
 “那是第一次在河里看见小鱼,我和罗主任激动地眼眶都湿润了。”近日,回忆起2018年某天与村主任罗会福在王店河边巡查的场景,团结村党委书记马怀江记忆犹新。
 据马怀江介绍,以前,村民环保意识不高,丢弃的生产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让河水变得污浊不堪。从2016年起,团结村下定决心要好好整治水环境。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实施后,昔日的“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为清澈的“幸福河”,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整治前,团结村组织专家多次现场勘探,结合村民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措施。
 整治期间,村里一边关停河边养殖场,一边组织施工人员修缮加固护坡、排水沟、围栏等,同时开展农业种植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对生活污水下水道管网进行控源断径科学处理。成立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河长的村级河长工作室,下设三支管护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河活动;设有固定专职的垃圾转运员和河道保洁员,负责村域内河道沿岸生活垃圾清理转运和河道保洁工作。
 此外,彭山区通过整合农业、水利、环保等多方资金对河渠进行生态打造,投入800余万元,建成亲水公园、广场、游步道等。“原来脏乱差的河渠,如今变成群众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水环境改善带来的舒适感,更加理解并积极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中来。”马怀江说。
 如今的王店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4-10月更是达Ⅱ类。漫步河畔,风光尽收眼底,河中鱼翔浅底,两岸柑橘硕果累累,鸟鸣林间,每一处都流淌着自然的韵味。
 企业群众成为护水“主角”
 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6号是团结村党群服务中心最热闹的日子,村民们总是一大早聚集在此,手拿“积分”,排队领现金。
 积分从哪来?“捡到化肥、农药包装等都可以兑换成积分,一斤化肥口袋积2分,10个农药瓶子积1分,每1分兑换1元钱。”马怀江说。原来,为推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水环境保护,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团结村将河湖治理纳入村集体事项,村集体收入用于河湖治理与保洁,村集体收益部分用于基层管护积分激励兑换。
 有了积分兑换以后,全村群众积极参与。现在,在田间地头看不见农药瓶、包装袋了,大家都争做文明村民。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让化肥农药的废弃物有了统一的地方回收,高峰时期我家一个月就能积三四百分呢,积分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团结村柑橘种植大户徐杰忍不住夸赞道。
 河湖治理离不开集体、企业的积极参与。
 记者了解到,村集体专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坚持日常收集与集中行动相结合,对村内水果套袋、农药瓶、农膜等农资废物实行统一管理和回收。各农药经营单位和企业按照“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切实承担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
 为调动企业参与基层河湖管护积极性,团结村实行企业包保责任制,与27户企业签订环境保护承诺书,明确企业权责,如对自家企业周边沟渠和排口履行自我监管责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督和检查;自发组建企业巡河队,参与周边的巡河工作;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化肥对周边水体的污染等。同时,村集体对排污企业实行污染行为公示,对被多次公示的企业在相关惠企政策上不予优先考虑。
 生态“绿”与产业“红”交相辉映
 眼下,正是春见上市的季节,在这乍暖还寒的春日,团结村的柑橘基地橘林似锦,一眼望去,黄澄澄的春见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每天都有不少大型货车进出村子,将一批批新鲜下树的果子运往外地水果市场。果园里,工人们忙着采摘、搬运、分拣,一派繁忙景象。另一边,游客们也忙着挑选、采摘、装篮,不到一会儿,新鲜的果实就堆成了小山。
 “每年柑橘成熟的时候,我都会带孩子一起过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团结村的品种不单有春见,还有爱媛、沃柑等不同季节的品种,我们的选择性比较多。”携家人前来采摘的游客王丽丽说。
 团结村是远近闻名的“柑橘之乡”,现有柑橘林万亩以上,每年生产柑橘鲜果3000万公斤左右,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优质的柑橘产品,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3000元。通过种植柑橘,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为一三产的融合打下了基础。为提高柑橘品牌知名度,团结村每年都会举办橘花节,以花果同树的奇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产业发展与基层水环境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互相带动的。”马怀江说。实施基层河湖治理后,团结村水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好了,间接助推了乡村旅游,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柑橘产业蓬勃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攀升。群众通过环境改善取得了实惠,同时也自然参与到治理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团结村的水环境治理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未来,该村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