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春节假期刚结束,彭山区各行各业纷纷有序复工复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眉山融媒记者 马诗雨 文/图
企业生产火力全开
近日,走进位于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的四川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一条条生产线正飞速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在设备之间忙碌着,生产出的速冻食品通过全自动化的包装流水线码放整齐,即将运往西南地区各大商超企业销售。
“员工基本已返岗,产能已恢复至节前水平,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节前订单比较多,生产任务重、时间紧,他们加班加点完成了市场保供工作。节后,该公司迅速组织人员到岗,从农历正月初六起就开足马力,保质保量完成订单生产,确保市场供应充足。
针对复工复产后的安全问题,该公司要求全体员工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此外,该公司关心关怀员工生活,引导员工“节后收心”,为跑好生产“第一棒”打下坚实的安全基础。
记者了解到,为助推一季度彭山区经济实现“开门红”,当地各企业在春节假期结束后趁着好春光、满弦开新局,按照市委“实干实绩比拼年”工作要求,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攻坚”的姿态,纷纷吹响了新年奋进的冲锋号角。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连日来,彭山区各项目吹响了新春开工建设的集结号。
日前,记者在江口沉银博物馆项目施工现场看到,该项目主体建筑的外立面及玻璃采光顶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工人们或有序组装桥架,或分头搬运材料,或合作进行电线套管,共同奏起争分夺秒抓进度的“协奏曲”。
“工人们正陆续返岗,现阶段我们将进行一楼大厅,二楼办公区、功能区以及负一层文物库房的装修。此外,整个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开始着手进行。”该项目的承建单位四川彭祖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思远介绍。
据悉,江口沉银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金银器为主题的博物馆,其藏品主要包括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出水的7.6万余件文物。该博物馆总投资8亿元,规划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包括出水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工程,西南水下考古中心、文物标本库建设工程等,展陈面积7300平方米。
“江口沉银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教育、研究、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让更多群众了解江口沉银历史,感受其背后的文化魅力。”彭山区文化与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博物馆也将成为彭山城市的新地标,推动彭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周边经济繁荣。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春节期间,彭山区开展了以2025“喜迎新春·乐购寿乡”为主题的系列促销活动,包括年货大集、非遗集市、春节团圆饭等。各大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紧密联动,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一家大型超市负责人表示:“我们增加了人手,确保顾客能在舒适的环境中选购到心仪的年货。”餐饮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特色年夜团圆宴,受到市民欢迎。
当地商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区内重点商超客流量同比增长15%,商圈集聚辐射力显著增强,百货销售额实现稳定增长,较去年同比增长11.5%,系列春节促销活动累计引流达10万人(次),销售额超1000万元。
为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春节期间,彭山区还开展了消费券投放活动,共计投放160.771万元消费券,其中零售业消费券70.771万元,其他服务业消费券(餐饮、住宿和服务业)30万元,汽车以旧换新专项消费券(含单独购置新车)20万元,家电、3C产品以旧换新专项消费券40万元。据统计,此轮消费券投放活动带动消费2000万元以上。
在政策的有力驱动和市场的积极响应下,彭山区春节消费市场活力满满,不仅勾勒出节日消费的繁荣景象,也为全年经济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
田间地头热火朝天
2月6日(农历正月初九),走进彭山区公义镇农乐村一家果园,只见漫山遍野的柑橘树碧绿滴翠,一颗颗黄澄澄的春见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田坎上,工人们正对春见进行筛选、打包、过秤、装车,准备运往外地市场。
“我种了20多亩春见,年前就被预订一空,这两天就会全部发走。”魏建强是彭山本地人,6年前在农乐村流转了土地种植柑橘,他预计今年家里能收获约5万公斤春见。“这段时间正是春见口感最好的时候,今年市场行情不错,收购价比去年上涨30%左右。今年是个丰收年啊!”魏建强高兴地说。
这边柑橘地里人们忙得热火,那边泽泻田里同样热闹。在公义镇欣荣村,连片的泽泻早已成熟,工人们身着防水胶靴,用手抠起田里的泽泻果实,再用刀子去掉枯萎的叶片,三轮车穿梭田间运输泽泻……
“我们年前就开始大面积采收了,等把剩下的几十亩收完就要抓紧时间种大春作物了。”当地的种植大户赵友良说,今年他种植泽泻200余亩,亩均出干货225公斤左右,收益不错。
近年来,彭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探索“稻药轮种”新模式,每年水稻收割后,种上泽泻、川芎等中药材,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务工收入。截至目前,该区泽泻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量约4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