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夏仲,男,汉族,1984年3月生,四川仁寿人,2010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201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坡区公安分局食药环森知犯罪侦查大队民警,二级警督警衔,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获个人嘉奖4次等。 □眉山融媒记者 杜欣谚 2025年1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说起警察,大多数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刑警、巡警以及治安等警种,其实,有一个警种,不被人熟知,却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舌尖、环境等方面的安全。他们就是食药环森知(食品、药品、环境、森林、知识产权)民警。 从警10余载,夏仲一直坚守在基层公安战线,奋战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执行勤务等一线。2022年4月,加入食药环森知犯罪侦查大队后,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挑战,夏仲不忘初心,埋头钻研业务知识,解锁新的技能。 食药环森知领域涉及食品、药品、环境保护、森林(矿产资源)、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知识。夏仲从借阅书籍到上网查询,从虚心请教到研究探讨,通过孜孜不倦的钻研琢磨,从“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熟稔业务的“行家里手”。 挺身而出 屡破要案 食药环森知领域的犯罪多为商业化犯罪,呈链条式结构,前期侦查工作极为重要,需要花费极大的心血。2022年4月,食药环森知犯罪侦查大队从眉山市生态环境局接到一条关于非法收购、处置危险废物废机油的线索。夏仲主动请缨,担任专案组主办侦查员。 夏仲带领专案组人员不辞辛劳走访各大汽修店。“最开始,我们只能从基础的摸排下手。为捕捉蛛丝马迹,我们采用传统的侦查手段——实地蹲守。犯罪嫌疑人大多在凌晨两、三点交易,我们只能咬牙坚持。”夏仲说。 夏仲和同事们历经两三个月的走访调查、实地蹲守和数据分析等,以废机油的去向为主线,准确锁定盘踞在川渝两地的一条非法收购、处置废机油的灰色产业链条,辗转重庆、成都、绵阳等地,成功侦破“游某等人涉嫌污染环境案”,先后捣毁废机油处置点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该案被省人民检察院、环保厅、公安部三部门挂牌督办。 案件虽已告破,但夏仲凭着敏锐的直觉,发现部分废机油流入润滑油加工作坊,多半存在猫腻。经过走访,发现成都金牛区、新都区等地的加工作坊利用废机油,生产假品牌润滑油,再进行销售。历经3个月的不懈努力,夏仲和同事们相继成功破获厅督案件“3·29假冒注册商标案”和“10·24假冒注册商标案”,捣毁制售假窝点2处,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 稳抓狠打 守护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民生,关联千家万户,作为食药环森知领域的民警,打击食品药品犯罪,严守食药安全底线,我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每每谈起食药安全,夏仲总是给出坚定回答。 “警官,我怀疑我在网上买到了假酒……”2024年3月,东坡区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李某报案称,他在网上购买到了疑似假冒某品牌的酒。东坡区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研判。夏仲担任主办侦查员,根据物流信息剥茧抽丝,先后6次前往发货地贵州贵阳市、仁怀市进行实地勘察,结合资金流等数据分析,成功锁定一条集材、产、销的犯罪链条。“异地办案,客观条件受限,侦查难度极大。”夏仲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6月24日,夏仲和同事们在贵阳市、仁怀市同时收网,成功侦破“3·6假冒注册商标(白酒)案”。捣毁制售假冒酒水窝点2个、包材商3家、仓储窝点6处,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涉案金额1800余万元。 “很多假酒都是采用劣质的基酒灌装的,外观足以以假乱真,且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因此销售者、消费者多抱着贪小便宜的心理上当受骗。出于生命健康考虑,我们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并通过二维码等信息仔细核实其真假。”夏仲表示。 在食药环森知犯罪侦查大队工作以来,夏仲共参与办理刑事案件20余件、部督案件2起、厅督案件3起。其中,办理的“杨某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燃气灶)案”“游某等人涉嫌污染环境案”“3·29假冒注册商标(润滑油)案”“10·24假冒注册商标(润滑油)案”“3·6假冒注册商标(白酒)案”“王某涉嫌销售伪劣产品(驼奶粉)案”都极具影响力。 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夏仲交出了一份骄人的业绩单。“今后,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勤勤恳恳捍卫舌尖安全,百折不挠守护碧水蓝天,筑牢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的防线。”夏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