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 彭杰
眉山三苏祠的飨殿,端坐着苏洵、苏轼、苏轼,坐像两侧悬挂的楹联是:“从岭海间拥节南来,每怀鹤观游踪,画图笠屐空千载;向纱縠行驱车西去,喜挹蟆颐秀气,忠义文章萃一门。”这是清光绪年间四川提督马维骐撰并书写的,马维骐曾任广东提督,当时驻地就在惠州。这一长联,将惠州、眉山联系在了一起。
眉山与惠州,千年以来,迁徙往返的人不计其数,但因东坡寓惠而史上留名的,除了东坡一家、弟弟苏辙一家,还有程之才、陆惟忠、巢谷等眉山人,以及东坡离开惠州十多年后贬居惠州的唐庚。这些眉山人身后,都有着“万里相寻为东坡”的精彩故事。
一、程之才,万里相助,帮助东坡完成多项善事。
程之才,字正辅,眉山人,苏东坡的亲表哥,也是因姐姐苏八娘去世两家结怨后多年没来往的亲姐夫,赵冬梅教授有一个贴切的提法,叫“旧姐夫”。
苏东坡贬惠州时,程之才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掌一“路”之刑狱公事,察疑难不决案件、覆审案牍、对不符事实者移牒复勘,并兼劝课农桑、举刺官吏,大概相当于现在分管公检法、农业水利、考察监察百官等的“省”级领导。
后世有说程之才这个任命,是章惇们“闻其先世之隙,遂以正辅为本路宪,将使之甘心”,而专门派“宿敌”程之才来整苏轼的。也许吧,但令章惇没有想到,这两个本来应该相互掐架的主角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脚本来,而是直接上演了一出温暖的亲情大剧。
踏上惠州不到一个月,苏东坡和程乡令(今梅县)侯晋叔同游了大云寺,不久,经由侯晋叔居中联系,苏东坡和程之才恢复了中断四十二年的亲戚联系。
东坡寓惠期间,程之才以“省”领导的身份两次视察了惠州。
绍圣二年(1095)三月,程之才第一次到惠州,专程到东坡居住的嘉祐寺探访。
程之才离开惠州几天后,苏东坡就迁回了合江楼,合江楼是三司行衙,相当于财政部驻惠州的招待所,这极大地改善了东坡的居住条件。
同年九月,粤东地区遭遇台风,程之才第二次到惠州,又与苏东坡相聚。
以省领导的身份来拜访,不言而喻,这就是借其影响力在帮助苏东坡,对于当时的“罪人”苏东坡,是莫大的支撑。
生活上,程之才也给予苏东坡很多帮助,平时会寄茶叶荔枝药材豆子等生活物资给他。
苏东坡在惠州的一些义行善举,比如助修东新桥、掩埋路边暴骨、推广秧马和水碓、提议筹建军营营房、建议处理米贱伤农事、处置博罗大火、助建放生池、助建海会殿等,都是得到程之才的支持或者是在其提刑的影响之下而得以实现的,否则,以“不得签书公事”的贬官罪人身份,以经常“酒尽米竭”的财力,苏东坡也只能一声声叹息而已。
程之才帮助苏东坡,是冒着政治上的大风险的。比如,后来在儋州帮助过苏东坡的昌化军使张中,以及在雷州帮助过苏辙的张缝,都被处罚。程之才不到三年任期就被罢提刑官,是不是跟帮助苏东坡有关系呢,也有可能。
程之才对苏东坡是亲人那样义无反顾的好,对惠州是力尽所能地支持。
顺便说下,程之才的弟弟程之元,苏东坡的表弟,也跟惠州有一丢丢关系。
程之元,字德孺,程之才的六弟,跟苏东坡一直“交往颇密”。有些巧合的是,程之元在元祐五年(1090)也出任过“广南东路提刑”,四年后哥哥程之才又任同一职务,是不是连续的前后任呢,暂时不知道。程之元任广南东路提刑时,东坡当时知杭州风光得意着,但等苏东坡贬到惠州后,程之元已经是“江淮荆浙转运使”了,时任广南东路提刑的,就是程之才了。广东前后俩提刑,都来自于眉山青神县的程家嘴。
岭南人是记得程之元的。东坡南下路过南华寺时,见到南华寺长老辩公为程之元建的“程公庵”,东坡有作《苏程庵铭》:
程公庵,南华长老辩公为吾表弟程德孺作也。吾南迁过之,更其名曰苏程,且铭之。
在惠州时,东坡写给程之才的书信里,还有“韶州风物甚美,园亭,德孺所治,殊可喜”,苏东坡很为表弟程之元治理韶州的成绩而“喜”。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自儋州北归,五月,到达金山寺,登妙高台,题写“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表弟程之元、老朋友钱济明是同游者,是见证人。
你看,苏东坡评点“毕生功业”时,程之元就在身边,可谓心灵相通的了。
(彭杰,广东省惠州市文化智库成员,惠州市岭东文史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