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大雅文化与三苏文脉、东坡文化一脉相承,要创新性推进三苏文脉、东坡文化的丹棱表达,通过聚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大雅文化内涵价值、推进大雅文化成风化俗、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关键环节,充分激发大雅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劲动能……”2022年10月,在丹棱县委出台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三苏文脉发展大雅文化的决定》中这样阐述丹棱本土大雅文化和东坡文化的联系,同时明确了以大雅文化成风化俗、惠及民生、助力发展的路径和蓝图。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丹棱县聚焦提升传统文化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创品牌顶天立地,搞活动铺天盖地,在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中国大雅文化名城道路上策马扬鞭、蹄疾奋进。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
完善服务体系
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实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10月31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承办的2024年眉山市“东坡文化月”启动仪式暨“歌唱祖国”群众合唱展演在市会议中心举行。活动中,由丹棱县大雅合唱团带来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惊艳亮相,嘹亮的歌声、精彩的表演,演绎出了东坡文化的璀璨光芒,收获掌声一片。
“通过这些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演绎,少年苏东坡的形象变得丰满而立体,令人终生难忘!”11月12日下午,市美术馆携手丹棱县文化馆(美术馆)在该县端淑小学开展了戏曲(曲艺)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中的《少年苏东坡》篇章,川剧、黄梅戏、古装情景剧等精彩节目陆续登场,孩子们沉醉在这些精湛的表演艺术中,关于少年苏东坡的故事也从书本上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
《我爱你中国》《朱德的扁担》《红色的童话》《陶醉了》……11月23日,2024年眉山市“百姓大舞台 群文欢乐荟”丹棱县端淑文化课堂成果展演活动在该县九龙广场圆满举行,15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为现场上千名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不仅是大型文化项目能够顶天立地,在社区、在乡村、在学校,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也铺天盖地开展,这得益于丹棱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近年来,丹棱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三馆一站一院坝”公共文化设施,常态开展“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活动,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与乡村“十里文化圈”。丹棱县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文艺志愿服务等送文化下乡活动,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在此基础上,丹棱县依托“乡村春晚”“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党群集中活动”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形成县乡村联动的文化活动新格局。
推动品牌建设
文化产业优势凸显
“今天来到了幸福古村,不仅欣赏了这里优美的风景,还体验了冻粑制作乐趣,这是快乐而难忘的一天!”年初,“东坡文化、雅润万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活动第三期——“丹棱冻粑的历史与现在”研学活动在幸福古村开展。活动中,授课老师对丹棱冻粑历史的生动讲解,以及充满乐趣的制作演示,让左伊伊小朋友这样的研学参与者乐不可支。
开展研学活动只是该县宣传大雅文化品牌的一个小小的尝试。近年来,丹棱县以大雅堂博物馆作为弘扬大雅文化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四川诗人纪念地联盟、黄庭坚足迹地交流等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等举措不断扩展朋友圈,大雅文化品牌的知晓度也与日俱增。
文化品牌的传播不仅需要文化阵地的营销,更需要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和创新呈现。近年来,展示丹棱本土大雅文化的原创文艺作品屡创佳绩:表演唱节目《丹心书风雅》参加省级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汇演”展演活动,以此创作的音乐MV在四川广播电视台2024“一县一歌”大型天府县域宣传活动展播;原创舞蹈《唢呐》参加“大地情深”——四川省群星奖优秀作品示范展演活动;《唢呐吹出幸福来》《冻粑甜冻粑香》《六朵花儿开》《马嘴河上酒香飘》等一批本土特色文艺作品走进群众视野……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如今,以“雅”为品牌的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近年来,丹棱县制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方案,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是发展研学经济,培育研学基地2个、研学点位8个、研学公司4家,推出大雅文化、农耕体验、茶旅融合等研学线路12条,年接待研学游客万余人次;其次,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分别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丹棱冻粑制作技艺、马嘴河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注册商标,建设丹棱冻粑产业园、马嘴河酒文化展览馆,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重视保护传承
“千年古县”熠熠生辉
今年11月,省民政厅发布《关于纳入第二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拟定名单的公示》,全省78个地名拟入选,涵盖“千年古县、千年古镇、百年古街巷、红色地名”等11个类别,其中,丹棱县上榜“千年古县”名单。如今,经过公示,丹棱县正式摘取这一荣誉。
据史料记载,丹棱古称齐乐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建县,因城北红色有棱、状若飞旗的赤崖山而得名,距今已有1432年历史,丹棱是“大雅堂”发源地,是中国“大雅文化”重要传承地。
“千年古县”殊荣花落丹棱,在于其历史上人才辈出,也在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在于对文化遗产的有力保护和有序传承。
2019年以来,丹棱县启动“端淑文化课堂”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阅读推广等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此框架下,武术、唢呐、围棋、莲箫操等传统文化课程成为寒暑假公益培训的主打内容,也是非遗进校园的主要项目。该项目实施5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1500余场次、非遗进校园活动150余场次,服务人次达到16万。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但能让孩子们逐渐掌握传统技艺,以非遗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更能让非遗向大众文化逐渐靠拢。“端淑文化课堂”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只是展示丹棱县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丹棱县将文物保护资金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先后考古发掘丹棱白塔寺遗址、大雅杨氏墓、新桥社区古墓;实施丹棱白塔维修加固、郑山·刘嘴摩崖造像安防项目,以及二龙庙维修加固、大雅杨氏墓维修加固、古城墙文化展示、文物库房建设、武庙消防项目。
另一方面,制定《丹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明确非遗管理认定、保护传承、经费保障等内容;成立丹棱唢呐艺术团、丹棱冻粑协会、丹棱县大雅观赏石协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每年开展非遗展示、传习活动100余场次,促进非遗有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