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等12部门联合主办,泸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在泸州落下帷幕。这是全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省级职业技能竞赛。
本次大赛以“数智新时代 技能兴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四川省21个市(州)共21个代表团队参与各项目竞赛。我市组织了16名选手参加11个工种比赛,12名裁判员支持赛事,4名技能人才参加成果展示。眉山代表团取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全省排名第4。
2023年10月25日起施行的《眉山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本配套、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总数达到25万人,比“十三五”时期末增长35%;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5.87万人,比“十三五”时期末增长52.6%。
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数达到23.6万人,比“十三五”时期末增长27.5%;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5.35万人,比“十三五”时期末增长38.9%,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22.7%。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名师出高徒 孜孜不倦传承弘扬茶文化
第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茶艺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婷、二等奖获得者王羽悦,均系李倩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11月12日,李倩点评时说,备赛中,李婷、王羽悦与指导老师一道分析比赛技术文件,多次奔赴茶山收集茶样、磨合细节。创新茶艺中,以乡村振兴过程中李婷家乡因茶兴业为背景,通过李婷历经28次技能大赛成长的故事作为蓝本设计,编排视频、背景、音乐,讲述了农村青年技能成才的感人故事。王羽悦则以高考失利后在职业教育舞台上重新找回自信,为家乡茶代言的职教梦感动了评委。
“在李倩老师的引领下,我在2021年踏上了茶艺学习与竞赛之路。”李婷说。
2021年10月,李婷在成都百万职工大赛金牛区茶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初次崭露头角。此后,李婷积极参与各类赛事,不断提升自己。2022年获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赛茶艺师比赛第二名,同年9月在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武侯区茶艺比赛中取得第三名。2022年12月,李婷获“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
2023年,李婷更是成绩斐然:5月,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七届东坡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9月入选安化黑茶第六季最美茶艺师四川赛区十强;11月夺得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华茶艺赛项一等奖;12月不仅在成都市第九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还荣获国家奖学金。
“在各种比赛的历练中,我不仅掌握了茶艺技能,更深入了解了中华茶文化。”李婷说,“每一次比赛都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将继续前行,为茶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李婷一鼓作气,4月获四川省一类大赛全国乡村振兴大赛茶艺选拔赛第一名,5月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银奖,11月在第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勇夺第一名。
对李婷和王羽悦,李倩认为,两位学生都非常优秀。作为茶艺新秀,王羽悦的表现可圈可点,优势在才艺创新方面,今后还要继续苦练基本功,通过各种比赛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激烈的赛场上,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优雅,每一次泡茶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展现出工匠般的专注和执着。”虽然学习茶艺时间不长,今年读大二的王羽悦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2023年,王羽悦踏入了大学校园,在李倩大师的引领下接触到了茶文化,开启了茶艺之旅。同年12月,王羽悦在成都市第九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
2024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中,王羽悦荣获三等奖。“我将茶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茶艺的魅力。”王羽悦说。
展望未来,王羽悦表示:“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茶艺之美,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弘扬添砖加瓦。”
李倩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3年来,通过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了近千名青年。李婷感慨地说:“作为李倩大师工作室成员,我将更加脚踏实地钻研茶艺,承担起自己作为青年茶艺师的使命,把茶艺发扬光大。”
以赛促教、赛教融合 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断跃升
今年30岁的张耀文就职于四川城市技师学院,承担BIM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楼宇智能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第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赛项,荣获三等奖。
“感谢竞赛搭建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未来个人参赛与带领学生参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耀文认为,通过本次竞赛收获良多,例如,备赛过程中,锻炼了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对赛项得分点的解读与把握,深刻认识到行业对BIM技能人才的要求。
张耀文说,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把在本次竞赛经历与成果转化到实践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实现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建筑工程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对于这一点,在第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烹饪(中餐)项目三等奖的李源感同身受。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财贸学院教师李源一路走来,已带出近千名掌握高级技能的烹饪人才。
作为中式烹调师技师、高级西式烹调师、高级中式面点师,李源积极参与扶贫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培训、灵活就业技能培训,手把手传授技艺。
2021年4月,李源指导学生参加眉山市烹饪技能大赛获得一、二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同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热菜项荣获三等奖。2023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赛项(高职组)荣获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通过这次竞赛,我深知以赛促训、以训促学、教学致用、学用结合的重要性,这对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回到教学岗位后,我将继续探寻‘岗赛课证’综合育人的有效途径,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烹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李源表示。
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健全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
我市不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载体建设,从打造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职业院校基础性作用、丰富社会办学主体五方面,着力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从推行新型学徒制、深化产教合作、丰富培训形式三方面,着力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服务制造强市战略、加强农村技能人才培训三方面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健全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才能解决技能人才相较于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不高、获得感不强、成长空间不大等问题。
近年来,我市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可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职务(岗位),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打通职业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或职业资格考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支持市属事业单位、各县(区)面向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在符合专业等其他条件前提下,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的岗位,高级工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的岗位。
同时,完善职业标准体系。依托成德眉资同城化,实现区域内职业技能水平评价资源共享,完善我市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组织职业技能评价机构围绕“1+3”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发专项职业能力项目,推动职业技能地方标准建设。
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优化高技能人才生活保障必不可少。
我市对取得首席技师、特级技师技能等级并聘用到相应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发放“眉州英才卡”,享受医疗卫生保障、直系亲属入学安居保障等人才服务。对于“1+3”主导产业企业从市外新引进的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在眉山市内无产权住宅,与市内企业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在市内购买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以内普通商品房的,按照5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贴;在市内租用住房的,按照500元/人·月的标准给予补贴,连续补贴3年。
同时,我市还将建立高技能人才表扬激励机制。强化选拔培养。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实施“眉州名匠”等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支持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申报“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卓越工程师”“天府工匠”;推荐我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育集体(个人)参与“四川技术能手”“四川技能大师”、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集体(个人)等项目评选表彰;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推荐参加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评选。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依法依章程推荐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人选、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或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将特别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纳入党委(党组)联系服务对象;按照规定选拔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引导企业建立技师及以上等级高技能人才定期疗养、研修培训、典型选树等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