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孩子为什么在家和学校两个样?

协办单位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眉山市妇女联合会

眉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特别鸣谢

眉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益家公益

惠心亲子工作坊

最近有家长给我们留言,问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差别较大,甚至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本期《守护成长 丫丫有话说》邀请到四川省家庭教育骨干讲师、教师彭晓兰一起聊一聊,孩子为什么在家和学校两个样?

问题一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两个样?

【彭晓兰】在这些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常接收到家长们的这类反馈:“老师,我家那孩子在家简直是个小魔王,调皮捣蛋,难以管教,但望您在学校多加包涵。”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大相径庭,这些孩子在校表现乖巧,与家长的描述判若两人。反之,也有少数家长得知孩子在校的调皮行为时,感到诧异:“我家宝贝在家可是乖巧得很,怎会如此?”

孩子在家与学校的行为差异,实则是家庭与学校两种不同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学校,作为一个强调规则、纪律,对众多学生实施统一管理的场所,其严谨的环境无形中为孩子们的行为设立了框架,促使他们在校园内守规矩。相比之下,家庭环境则显得更为自由与宽松。不少家长未能充分认识到在家树立规则的重要性,往往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家庭成了一个缺乏约束力的空间,孩子的行为因此变得随性不羁。

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家长在家中对孩子的管教异常严格,甚至超出了学校的标准。这样的反差使得学校环境对孩子而言反而成为一种“解脱”,于是他们便在学校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展现出比在家更为放松甚至放纵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们往往被视为掌上明珠,享受着来自父母、祖父母等多方面的宠溺与呵护。这种过度的关爱往往导致第一种情况更为普遍:孩子们在家中因缺乏必要的规则约束而变得难以管教。

问题二

对孩子的双面表现家长是否该引起重视?

【彭晓兰】孩子有时在家是个“小霸王”,到了学校却变成了乖乖仔,这种反差挺常见的。毕竟,家庭和学校,一个温馨自由,一个规矩多多,孩子在这两个环境里自然会有点不一样。但是,当这种差异变得过于显著,甚至开始影响孩子的学习、交友以及情绪时,家长们可得留点心了。

想象一下,孩子在学校里坐不住,好动分心,或者跟同学闹矛盾甚至动手,可回到家却安静得像变了个人。这种大不同,可能是孩子在适应学校生活、管理个人的情绪,或者跟小伙伴相处上遇到了难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早点解决,它们将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孩子的成绩、自信心,还有交朋友的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

反过来,要是孩子在家里跟个小怪兽似的,脾气大、依赖性强,或者老爱发脾气,到了学校却判若两人。例如,孩子在家中极度依赖、情绪化、易怒甚至攻击他人,而在学校却表现得相对正常或更为克制。这种反差可能揭示了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了某种压力、不安或内部冲突。这可能是孩子在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有些孩子在家和在校的差异大,还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心理或情感问题。在学校,孩子可能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避免被同龄人嘲笑或排斥;而在家中,他们则可能卸下防备,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此外,家庭中的某些问题,如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压抑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在家庭环境和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可是个大隐患。

问题三

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差异明显,父母该怎么办?

【彭晓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家庭作为孩子生活与成长的首要环境,其教育作用至关重要。

要想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一致,首先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保持一致性,这是缩小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差异的基础。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管教方式上,也体现在家校共育的实践中。

家庭内部的一致性是指家庭成员间需统一管教方式,形成教育合力。这要求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要事先沟通,达成共识,避免在教育过程中产生分歧,给孩子带来困惑和混乱。同时,家长要保持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明确教育目标。这意味着家庭成员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确保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教育是连贯、一致的。

家校共育的一致性则需要家长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与联系,主动了解学校的具体要求和教育理念。这有助于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中,家长要参照学校的标准,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这包括作息时间、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使孩子在家中的行为与在校表现保持一致。

家长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对于缩小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差异至关重要。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积极向上。家长还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良好的表现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是赢得他人尊重和友谊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孩子改变自我的内在动力,使其愿意主动地改变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表里如一”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也是缩小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差异的重要手段。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应涵盖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学习要求等。家长要注意,规则的内容一定要针对孩子最容易出错的事情。如躺着看电视、吃饭时看动画片、晚睡等。这些规矩的设定一定要具体、明确,便于孩子理解和执行。家长制定了具体的规矩后,要督促孩子去遵守。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还要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同时,耐心引导,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支持,逐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孩子在家和学校表现差异明显时,父母不要过于担忧,只要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透过孩子的表象行为解码其内心需求,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如果你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权益保护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欢迎在线留言,《守护成长 丫丫有话说》将为你解答。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整理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