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青神竹 拔节生长向“新”行
乍得学员来青神学习竹编技艺。
丰富的“以竹代塑”产品。
创新竹产品。
包装竹筷。

经过多年发展,青神县的竹产业发展势头不减。2024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竹博会)将近,青神竹产业将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两山”转化最新成果。

小竹子,大文章。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青神县继续以竹林资源为生态本底,不断做美竹林、做强竹业、做活竹旅,加速完善新兴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竹产业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全力推动特色优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文/图

青山绵延“青神竹”

近日,驱车沿着蜿蜒的“四好农村路”,来到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眼前,一片片竹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微风轻拂,竹子婆娑起舞,发出沙沙声响。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置身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宁静与祥和。不远处,村民李开明正细心地查看竹林土壤的湿度,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

“土壤湿度对竹林生长至关重要,是我近期的重要管护任务。”李开明说,多年前,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开始种植竹子,如今,已拥有400余亩竹林,是当地最早的种竹大户。

“我们种植的竹子管护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抗虫害能力强、纤维品质优,是竹企业的优质原料来源。”李开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竹产业的期待。他感慨地说,这几年他见证并享受到了生态竹产业带来的红利,每年通过卖竹子和竹笋,就有可观收入。

竹产业不仅为当地增添了绿意,更为村民带来了财富。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带动农户与当地竹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有效助力村民稳步增收。

如今的天池村,满目翠绿,萤栖竹绕。敏感的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在此安家落户,成为村民们的骄傲。

“放心不下萤火虫,总想着去看看。”每年三四月份,村民郑开春都会忙碌到后半夜。他不仅是瑞峰镇乡村治理的一名“片长”,更是天池村竹海萤光驿站的一名志愿者。他用行动守护着美丽的竹林和萤火虫,也提醒着大家文明观萤。

“一年比一年好,年收入从原来的一两万元变成现在的十多万元。”村民吴勤说。他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每年观萤季是他和家人最忙碌的时候。在他看来,竹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家乡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也让大家更愿意保护竹林了。如今,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他们过上了很多城里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像郑开春、吴勤一样,其他村民也见证了青神县厚植生态本底带来的变化:村里的夜经济逐渐火了起来,游客人数、旅游收入、集体经济逐年上涨。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良好生态环境的滋养下,青神县的萤火虫栖息地从11处增加到52处,萤火虫数量达上亿只。县域内共发现萤火虫12种,其中1种新发现的珍稀品种被命名为“青神萤”。

在青神县,被悉心守护的点点萤光和片片竹海,正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竹产业,在让乡村环境变得更好的同时,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

产业勃兴“青神竹”

竹子不仅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竹里萤光”,更为青神竹编这一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走进中国竹艺城精品馆,一幅名为《苦乐清凉》的竹编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让人印象深刻。

“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我们始终秉持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精心打造了如花鸟虫鱼、瓜果菜蔬等乡间风情系列,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喜爱。”青神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介绍,这些作品体现了美丽乡村居民的绿色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状态。

《苦乐清凉》的编织经过了刮青、分块、三防处理、染色分丝等80多道工序。在染色环节,陈云华及其团队采用了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竹丝串色、跑色以及过渡色难以把握的难题。他们运用染、揉、描、固四种专业用色方法,历时45天,完成了这幅作品。

青神竹编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遐迩。竹编匠人们不仅传承着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通过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竹编家具等系列,以及超过2000种的产品种类,赋予了竹子全新的生命形态。这些带有青神标签的竹编制品,漂洋过海,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陈云华表示:“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精湛竹编技艺的展示,更是对竹制品环保价值的广泛传播。竹制品具有耐用、易降解等特点,是降低塑料污染、保护环境的优选材料。”

如今,在“中国竹编第一村”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正涌动着绿色低碳环保的浪潮。陈云华、殷超、张德明等竹编大师不仅探索平面竹编编织工艺,还研发出瓷胎竹编、仿真竹编等一系列竹编制品。眼下,他们正紧锣密鼓地创新系列作品,为2024竹博会做准备,旨在向全世界展示青神竹编的绿色、低碳魅力。

在四川青神经济开发区,青神县正积极建设斑布健康竹产业园,实施斑布百万吨竹材生物质精炼项目。该项目是全省近年来首个获批的制浆造纸项目,2022年建成投产,该产业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竹纤维全价循环利用基地。在这里,620元/吨的原竹被加工成10000元/吨的竹纸,价值增长了10多倍。

而在生产端,斑布产品的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减少环境负担,通过可降解、可循环、环境友好的竹纤维材料,实现“以竹代塑”。

以竹代塑“青神竹”

随着全国“以竹代塑”行动的加速推进,多样化的“以竹代塑”应用场景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青神县正努力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在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一条条生产线繁忙运转。这是青神县抢抓“以竹代塑”机遇,和高校联合创新研发的竹保青生产线。

竹保青技术,是一项将竹子青色锁定在竹材产品表皮的专利技术。该项技术的突破,得益于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的持续创新,它有效解决了新鲜竹材及带青竹制品易变色的难题。

这里生产的竹筷,取材自三至五年的优质毛竹,其材质坚硬,是制作筷子的理想材料。这些竹筷产品被赋予了“三味一箸”的美名,寓意着人生味、烟火味、美学味,既保留了原始韵味,又增添了时尚与实用的元素。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创新,成功研发出食品级竹保青技术。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延长了竹材产品的使用寿命,更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与环保价值,为‘以竹代塑’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青神国际竹艺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泽辉说。

在青神县城区的民宿竹里院子,竹元素无处不在,营造出闲适安逸的氛围。这里,竹居、竹境、竹食等生活场景与绿色环保理念相得益彰,是青神县在“以竹代塑”绿色理念下文旅融合的新探索。

“这些餐具,看似简单普通,却极大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使用起来,手感、质感都不错,非常好。”在竹里院子餐厅,相关工作人员说。这里,竹筷、竹勺、竹纸、竹杯、可降解竹餐盒、竹制吸管等竹制品琳琅满目。它们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塑料制品的使用,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用餐体验。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里院子的室内家居,由环保生态的原竹与竹板材精心打造而成,提升了家居环境的格调与品质。各种竹编作品的巧妙点缀,更是让这里焕发新的生机,让游客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青神竹编,不仅是传统艺术,更是绿色产业。在“以竹代塑”行动的推动下,青神县的竹制品,以自然之美、实用之便、环保之优,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文化传承和相关产业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竹产业在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生态增效、文化增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质量推动竹生态保护、竹资源培育和竹产业发展,不断丰富竹产业业态和延伸竹产业发展链条,奋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青神县相关负责人说。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