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为更好地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近日,2024年丹棱唢呐进校园暨丹蒲名非遗展演交流活动走进丹棱县仁兴小学和顺龙小学,丹棱县和成都市蒲江县、雅安市名山区三地携手为学生们献上了一场非遗文化大戏。 活动现场,丹棱唢呐《丰收之歌》、名山《马马灯》、蒲江《幺妹灯》等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节目轮番上演。不仅如此,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丹棱糖画、冻粑、仕清园长寿面、米花糖等传统制作技艺,学生们不仅大饱眼福,还品尝到了非遗美食,非遗在校园中绽放光彩。 “丹棱唢呐是省级非遗,我作为传承人,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其他区县非遗项目一起进入校园进行展演,希望有更多小朋友喜欢上丹棱唢呐,让这项非遗有序传承下去。”丹棱唢呐第六代传承人何成萍介绍,丹棱唢呐艺术历经几代人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2007年,丹棱唢呐被列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丹棱县也被称为“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 “展演交流活动让我们领略了非遗之美,激发了我们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顺龙小学学生符梦茹表示,非遗项目从视觉、味觉和听觉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自己对这些项目充满了好奇和好感,今后将有意识加强对非遗的了解和学习。 “这既是一场文化进校园活动,同时也是一场三地的文化交流活动,非遗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在展示中不断传承。”丹棱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还将开展更多的文化进校园、文化进村(社区)活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丹棱县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出台《丹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建立非遗资源库,积极推动县内非遗项目申报省市级非遗。同时,深入挖掘整理传统表演艺术,组织编撰《丹棱县民间民俗文化集成》,联动实施传统表演艺术振兴行动,通过非遗进学校、进村(社区)等举措加强唢呐、花灯、莲箫、牛儿灯等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