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允森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2024年1月,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主要特征,有力有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的现实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四川眉山为例,作为生产力发展质态的新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力促成乡村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及其组织结构优化的质变,引领乡村发展科技创新,促进眉山乡村产业升级,培育眉山乡村人才资源,有效推动“新”农业、“新”农村治理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是技术应用与产业模式存在双重压力。在乡村地区存在核心技术缺乏、技术应用受限的现实困境,各类配套软件的深度运用未充分发挥。智慧农业建设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数字技术尚不成熟和相关附加成本偏高,导致产业融合的数字化转型项目进展存在梗阻。乡村产业模式核心大多聚焦于新型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绿色康养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产业模式的趋同性导致农产品增值空间受限,文化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减弱,制约了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陈旧的生产方式还阻碍了乡村产业在管理运营、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二是数字观念与人才需求存在现实差距。尽管乡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各地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从现实来看,乡村整体的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农民仍缺少数字观念。主要原因是受收入水平、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数字治理缺乏信心,导致主动参与率较低。同时,乡村青年人口的流动趋势与乡村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呈现出相反的方向变化。农村人口流入仍是城市劳动力增长的主要支撑力,由于这种人口流动,也导致乡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农村老年人相对增多,这也是乡村数字化转型存在梗阻的重要原因。 三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乡村振兴、赋予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条件。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硬件设施的薄弱以及农业领域数字化应用的相对滞后。例如,在一些地形复杂的乡村地区,电力基础设施成本较高。此外,数智化农业生产设施还未完全投入,普及率仍有待提升,农业传统机械工具生产效率不高;乡村数据平台建设仍需加强,数据整合与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够深入。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是技术提升、集群融合,培育新质产业发展振兴。技术应用的实施是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技术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引入先进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加工等流程,淘汰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以技术应用为农业农村生产现代化、集约化提供全方位支撑。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采集农作物种植实时数据,定期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作物病虫害等问题。通过新技术运用重新整合农村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充分链接上下游产业,以“一体化”的方式促进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有机融合,提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动能转化能力,不断培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相适应的新质产业,以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数智驱动、校企联动,扩充乡村振兴人才资源。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发展是加速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核心效能的关键要素。一是建立健全“新”农民培育机制,培养产业发展综合管理型人才,针对乡村不同群体开展“新”技能培训,尤其是加强乡村干部、乡村企业带头人等群体对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充分认识;二是结合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产业院校联动,要建立产教融合机制,鼓励本地院校与乡村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要建设乡村新质人才实训基地,尤其是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将实训基地打造成集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的新质人才培养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三是政策支持、设施更新,完善乡村数字设施建设。政府应出台支持政策,加大乡村数字化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支持产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乡村振兴激励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企业、学校等单位以及先进个人、带头人等新质人才给予表彰。要因地制宜加强乡村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更新改造教育医疗、物流交通、基层服务等传统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传统设施向数智化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弥合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鸿沟;紧密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大力推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关键硬件设施在乡村地区的布局,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的规模化效应,共建共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乡村发展的支撑力和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