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 “道路旁1米不得种植高秆作物;不允许将烂沙发、烂床垫等烂家具放在垃圾池旁边;村民建房、院坝和院墙距离村道不得少于5米、距离社道不得少于3米;邻里之间赶礼最高不能超过300元……” “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精神,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公益性、普惠性基础设施建设(含修路建桥、渠道修复等)……” “严禁非法运营的电动车拉人,有学龄子女的家庭不得请黑摩的、黑面包车等违法运营车辆接送,无条件自己接送的应安排子女住校……” 以上分别是丹棱县仁美镇金藏村、杨场镇古井村、张场镇万年村村规民约中的部分条款,这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极具特色的规约,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群众自治,保障群众权益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不透明、群众参与度低、条款不切实际或是执行缺乏“硬杠杠”,这样的村规民约往往被贴在墙上无人问津。 如何把村规民约从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变成基层群众自治的“一把尺”?2022年5月初,由丹棱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丹棱县开展“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试点工作方案》出炉,该县齐乐镇梅湾村、仁美镇桂香村、杨场镇古井村、张场镇万年村、顺龙乡幸福村等地先行试点推开。 “何为‘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怎样才能制定出把群众‘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据丹棱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做到能把群众“喊得答应”,该县要求各试点村在坚持党的领导、合法合规、与时俱进等原则前提下,从程序上、内容上和执行上下功夫,修订形成务实管用、“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助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首先是程序反映群众参与,村规民约制订和修订,包含“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备案公布”5个步骤,群众要全过程参与;其次是内容顺应群众需求,村规民约内容必须接地气、紧跟治理难题,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到“户户知晓”“户户认同”“户户签字”,体现群众意愿;最后是执行呼应群众监督,村规民约的执行公平公正,严格逗硬奖惩,执行情况每年向村民会议报告,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全过程参与,群众监督执行。 “最初,我们在执行村规民约的时候也遇到很多阻力,但这个时候决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放弃整个集体的规范,惩前毖后、以儆效尤非常关键!”据丹棱县仁美镇金藏村党委书记尤应均回忆,为了让村规民约从纸上落到地上,“长牙齿”的举措不得不逗硬,为此,村委会当了几回“恶人”:有养殖大户未按相关环保要求修建粪污设施,一次大雨后造成附近河流沟渠污染,村委会责令其消除污染恢复原状……如此种种,“长牙齿”的村规民约规范了部分破坏公序良俗的不正之风,保护了绝大多数群众利益。 “新的村规民约出台后,由于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大家一改往日对村务‘事不关己高挂起’的冷漠,村里有任何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有项目要落地,各组还会激烈竞争,再也没发生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因为‘鸡毛蒜皮’小事情而阻工等现象,村里一片和气,发展也欣欣向荣!”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建国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获得者,他告诉记者,有了群众认可并认真执行的村规民约,乡村发展进入快车道,乡风文明也不断激浊扬清,基层矛盾越来越少,需要自己出面调解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他笑言自己基层调解员的身份面临“下岗”。 现如今,“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已经从金藏村、古井村这些试点村走向丹棱全县,该县50个村(社区)均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并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喊得答应’村规民约这样的治理‘利器’,基层党组织彻底摆脱了‘管村治村无抓手’的窘境,广大乡村也一举改变‘村民自利心不齐’的局面,为全县‘五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物质基础。”据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正是丹棱县如火如荼建设“五美乡村”(蓝图美、产业美、人居美、服务美、文明美)的爬坡期,有了“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加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大幅提升、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效激活、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以及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的“五美乡村”建设目标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