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春橘飘香。眼下,正是爱媛、不知火、春见等晚熟柑橘过冬前的套袋关键期,在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红石村、龙鹄村和龙滩社区,数万亩优质晚熟柑橘种植基地一眼望不到头,成千上万果农起早贪黑忙着为这些“金疙瘩”披上雪白的“外套”。
小小春橘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蓝图。丹棱县四十年如一日专注做亮晚熟柑橘特色产业,全面推行“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发展优质晚熟柑橘18万亩,年产值30余亿元,是全国晚熟柑橘产业集群核心区、全国最大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连续12届举办不知火桔橙节,“丹棱桔橙”七次荣登中国地标产品百强榜,品牌价值50余亿元;建成中国晚熟柑橘商贸物流园区,开展桔橙商品化处理、桔橙精深加工,晚熟柑橘产地初加工率达90%以上;建设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园区,培育全国桔橙果酒第一品牌“果小酒”,年产值9000万元;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打造老峨山、幸福古村、桔香稻田等农旅融合场景……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
大产业顶天立地 小果子引领果农鼓腰包
眼下,走在梅湾村,无论是碧波荡漾的梅湾水库、黄绿白各色相互映衬的大片果园,还是涂鸦着柑橘文化、古诗词的乡村民居,亦或是如毛细血管遍布在居民区和产业区的条条道路,都让初到此地的人大为感叹: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就在眼前!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全村户籍人口4261人,但是常住人口接近5000人,这是因为产业留人,有了欣欣向荣的产业,根本不存在空心化的问题。”10月10日下午,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党委书记雷行建一直盯着电脑上的一张规划图沉思。在这张图上,梅湾水果集散地、老年康养中心、桔橙主题公园、夜市经济区、无人机试训基地等项目规划一应俱全,如何落地成为他思考的重点。当问及产业对于该村各项事业的重要性,雷行建说,仅是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这一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
种植各类柑橘8000余亩,年产值1.5亿元以上,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00余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8万元,全县领跑;户均存款10万元以上,70%以上户数在城里购房,100%户数拥有小轿车;90%家庭房前屋后拥有花园、果园、菜园,100%的家庭拥有卫生厕所、安全饮水,一半以上民房进行了风貌改造……这是雷行建列举的近年来梅湾村发展的部分成绩。
“从9月中旬开始,我们老两口就起早贪黑包果果(套袋),要持续到这个月底。我们这一带的柑橘品质好、不愁销,我们也觉得有奔头、有干劲。”近段时间,梅湾村7组村民黄建国整天忙碌在自家几十亩柑橘地里。头戴草帽、腰系果袋,双手灵巧翻动,不一会儿,一株结满果实的柑橘树就穿上了“新衣裳”。黄建国说,只要爱媛、春见等品种的价格不低于3元,他每年就有近百万元的收入,这就是辛苦劳作的动力所在。
梅湾村是丹棱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该县18万亩柑橘带来的是统筹城乡、共同富裕的十足底气,成功走出了一条西部丘陵地区产业主导、融合共进、均衡发展的乡村振兴和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之路。目前,丹棱从业果农达8万余人,基本实现“家家有果园、户户有收入”。
2023年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发布《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的“丹棱实践”》,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丹棱县以产业为基础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与会特邀嘉宾在点评发言时纷纷表示,“丹棱实践”基于县域发展视角对共同富裕这一重大时代命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所形成的“丹棱经验”“丹棱智慧”“丹棱方案”极具推广价值。
小活动铺天盖地 “小院坝”带领群众富脑袋
“我们四人一起上,文艺宣讲当强将,今天在此露一手,整起走!二十大精神领航向,三中全会增力量,学习宣传并贯彻,要得!”10月8日下午,丹棱县齐乐镇龙滩社区作平文化大院,基层文化工作者王作平领着当地十余名文艺骨干排练他近期创作的三句半《二十届三中全会鼓干劲》。他盘算着尽快把节目排练熟悉,然后带着队伍到田间地头表演,一来可以最大范围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二来可以给忙碌的果农们带去一些乐趣,这些通俗的文艺表演更容易让群众走心,可谓一举多得。
“过什么节唱什么歌,开什么会编什么节目,我都会提前谋划好,把党的政策吃透,再用接地气的方式宣传出去,党委政府认可、群众喜欢、自己有成就感,这就是我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动力。”王作平说,作平文化大院从2005年挂牌以来,自编自演节目200余个、在各地巡演800余场、观看群众达到十余万人次。
就在王作平和团队抓紧排练文艺节目的同时,丹棱县另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德祥文化大院创始人文德祥则在脑海中默默盘算着今年“村晚”的相关安排。
“不要老套的节目,加一点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政策宣传肯定不可少,弘扬传统美德是主旋律……”谈起新一届“村晚”的大原则,文德祥有了初步打算。
王作平、文德祥只是丹棱县众多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代表,他们创建的文化院坝、开展的系列活动、创作的各类作品也仅仅是丹棱县基层文化活动铺天盖地开展的冰山一角。
丹棱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丹棱县以成功申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契机,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思路,在全县全域全覆盖建设民间众筹文化院坝。仅仅三年时间,该县用300万元的财政资金撬动3600万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建成各类文化院坝100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文化院坝建得好,还要管得好、用得好。为此,丹棱县统筹文化资源和服务向文化院坝倾斜,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落实预告机制,创新推出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由政府端菜向民众点单转变,将高质量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文化活动品牌为统揽,常态开展多类型多层次文化活动,组织文化院坝开展文化惠民乡村行惠民演出,实现每个行政村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
“如果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心思搞文化。丹棱基层文化活动搞得如此之好,从侧面印证了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采访中,如王作平、文德祥这样的基层文化工作者纷纷表示,当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铺天盖地开展,得益于柑橘产业发展壮大,群众先富了腰包,再寻求精神上的获得感。
如今,随着丹棱县柑橘产业的不断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更多的果农在收入渐涨的同时从繁琐的农事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基层文化建设和村民自治等工作中来,曾经的“鸡毛蒜皮”被文明之风所取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阳春白雪”也成为“家常菜”。
小切口贴近实际 多点开花树立文明乡风
“下面有请5户优美庭院、3个好儿媳、3个好公婆上台领奖!”10月初,在梅湾村村委会举行的党群活动日上,雷行建为过去一年村里的各项优秀家庭颁奖,争当榜样的氛围早已在村子里形成。
在这次党群活动上,不仅有奖励优秀环节,还有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文艺表演,以及村民议决村上事务等环节。定期开展的党群活动日,带去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道德超市诞生地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党群活动日重要主题就是兑换道德积分,以德换得实现基层大治;在“红黑榜”“好撇事”如火如荼开展的顺龙乡幸福村,公开表彰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是党群活动日的重要内容;在党群活动日这一形式的诞生地——齐乐镇狮子社区,拔河比赛、篝火舞蹈等娱乐节目是当地的特色项目……
“自我们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通过理事会成员积极引导大家移风易俗,村内盲目攀比的风气明显减弱了。”雷行建介绍,梅湾村于2018年5月成立丹棱县第一个村级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会广泛吸纳老党员、退休老干部、村民代表、新乡贤等为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推行殡葬改革等方面号召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引导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坚决说“不”。
“村民建房、院坝和院墙距离村道不得少于5米、距离组道不得少于3米;邻里之间赶礼最高不能超过300元……”这是丹棱县仁美镇金藏村能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中的一些条款。为切实扭转长期以来村规民约泛泛而谈、上墙不上心等现象,2022年,丹棱县在金藏村试点开展“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工作,旨在助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在此背景下,这份总计16条款、极具当地特色的村规民约应运而生,由于顺应群众需求、群众全程参与且自发监督和遵守,虽短短百余字,却字字能得到贯彻落实,真正把村规民约从贴在墙上的“一张纸”变成了村民自治的“一把尺”。如今,这样的能“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已经推广到丹棱全县。
事实上,无论是开展党群活动日,还是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亦或是制定“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都是丹棱县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探索出的有益经验,是群众的智慧结晶,它们成为乡村治理和树立文明乡风的一把把“利剑”。在此基础上,丹棱县入选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县;仁美镇桂香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张场镇万年村“道德超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记者感言
特色优势产业成为
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在农村,产业兴则百事兴,产业是“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大计的“牛鼻子”。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再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着时代变迁,虽然乡村建设不断有了新内涵、新目标、新路径,但不变的是产业振兴在乡村建设中的关键地位。
找准一条路,埋头向前冲。当前,丹棱县以晚熟柑橘产业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进程空前加快。一方面,多年来积淀起来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丹棱桔橙在国内外掀起一波波消费热潮,这为果农带去了丰厚收益,这些资金再投放到扩大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村落建设中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快速提升,道德超市以德换得、党群活动日激发村民自治热情、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文化院坝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乡村在富起来之后逐渐美起来、和起来、活起来。
乡村振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产业振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丹棱县加快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产业振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