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丹棱 喜看柑橘千重浪 点滴星火已燎原
丹棱桔橙核心产区。
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
丹棱桔橙抢滩新加坡市场。
科研院校技术人员为群众普及科学种植技术。
欧阳建见证参与了丹棱晚熟柑橘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丹棱自古就有种植柑橘的历史,西汉《史记·货殖列传》《上林赋》,西晋《蜀都赋》,清《丹棱县志》乾隆版中物产篇、地理志以及现存于丹棱龙鹄山的唐代石刻《松柏之铭》碑中都有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丹棱县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雄心逐步发展形成18万亩优质晚熟柑橘,成功选育出大雅柑、金乐柑、夏雅柑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柑新品种,是全国晚熟柑橘产业集群核心区、全国最大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

如今,“丹棱桔橙”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7次跻身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

“一颗柑橘”致富一方百姓,在晚熟柑橘的强势带动下,丹棱县正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当前,丹棱县8万余名果农从事晚熟柑橘产业,每户每年常态化收入平均达10万元,占农户总收入的80.2%,对农户增收贡献率达20.5%。2023年,丹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6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

围绕一颗小小的柑橘,丹棱县从源头到尽头全程把控,力争榨出最多的“汁水”,汇聚起来,就是该县探索“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

“丹棱桔橙”成长记

20世纪70年代,引进锦橙、血橙、脐橙、夏橙、温州蜜柑;

20世纪80年代,主栽红桔、蜜桔、锦橙、血橙;

1984年引进选育脐橙新品种,配备乡镇专职技术员;

20世纪90年代,主栽罗伯逊脐橙;

1992年,实施“三二”工程(2000年实现脐橙种植规模2万亩,产量10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

1998年,引进“不知火”;

2000年以后,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柑橘新品种;

2012年,提出“不与两广抢早、不与两湖争中,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柑橘品种”的思路;

2013年,“丹棱桔橙”获得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持续注重品种更新、品质保障、品牌打造;

2016年,“大雅柑”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7年,“丹棱桔橙”获评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2018年,从中柑所引进“明日见”等桔橙新品种5个,同时迈上了丹棱桔橙杂交育种新征程;

2021年,“金乐柑”“夏雅柑”获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丹棱桔橙”变身记

事实上,一颗普通的柑橘,从一粒种子到吃进口中,所经历的变化远不是三言两语可阐述清楚;在丹棱,围绕一颗柑橘从品种选育、种植管理、后期加工到以柑橘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脉络,也不是寥寥数语可以理清。

8月28日,位于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四川省丹棱桔橙科技小院),来自西南大学资环学院的郭佳莉等3名研究生顶着烈日在丹棱县桔橙品比园内开展健康土壤和绿色植保新技术的相关课题研究。

桔橙品比园内,“金乐柑”等20多个新品柑橘苗长势喜人,它们是中国柑桔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等院校专家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万里挑一的一个好品种往往会引发行业的一系列蝶变。在各方技术的加持下,小小的桔橙品比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新品种适应性和栽培性试验,聚力打造晚熟柑橘“中国芯”培育基地,为柑橘产业升级换代提供新品种和新技术。

“一个柑橘新品种从初选、品比、试种到品种认定、登记保护,再到大面积推开种植,往往需要10年之久;而柑橘种植过程中的健康土壤、绿色植保、高科技设施设备等课题的研究与应用,更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事情,好在我们有了专家大院这个平台,有一帮人专注于这件事。”四川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丹棱县专门从事桔橙产业发展的县属国企)总经理余波说,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是丹棱桔橙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

据介绍,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于2020年8月成立,面积约1600平方米,拥有61亩试验示范基地和柑橘品种试验示范园。专家团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陈善春为首的8名科研院所专家和14名丹棱县级本土专家组成。

为推动晚熟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与专家大院共同实施“丹棱桔橙”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丹棱桔橙”健康土壤与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形成“指导专家组+运营组+执行专家组+研究生”的新型团队组织形式,不断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在农业科技与种植经验结合中,解决柑橘品种单一、养分投入超标、生产标准匮乏等实际问题,建立了一套柑橘园健康土壤和节能减排的绿色生产模式,提升丹棱柑橘全产业链发展。

顺着“丹棱桔橙”生产链条往下,到了种植环节。9月11日,在与专家大院一路之隔的四川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不知火种植基地,碧绿的果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管理人员正忙着开展套袋前的最后一次病虫害防治工作。

作为2024年新晋不知火“果王”的诞生地,种出好果子的秘诀在于坚决落实丹棱县提出的全域实施“双替双升”行动要求。

“我们基地从2022年开始应用‘双替双升’方案,每年在果园里使用两次有机肥,每次每株不低于25公斤,并且全年实行草生栽培。同时,我们还在果园里面悬挂黄板、诱引球和太阳能诱虫灯,引进高压弥雾打药系统,通过新技术和新装备,减少果园里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让柑橘品质逐年提高。”四川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郭海说。

2022年,丹棱县印发《丹棱县全域实施“双替双升”行动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建立“双替双升”技术服务团队,组织柑橘专家及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培训。

“‘双替双升’的具体含义就是让有机肥替代化肥,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从而提升土壤、大气质量及农产品品效。近年来,正是由于全县实施‘双替双升’行动方案,让春见和不知火在5月份呈现双果同树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与市场售价,增加了果农收入。”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陈天礼说。

基于近乎严苛的生态种植管理要求,近年来,“丹棱桔橙”这一品牌品质得到市场认可,不但在国内大受欢迎,也逐渐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地人们送去这份遥远的“味觉奇迹”。

另一方面,随着两大全资子公司——四川丹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丹橙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相继取得出境新鲜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和完成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以及完成出境水果包装厂注册登记,四川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市唯一拥有水果进出口“三资质”的企业,这为丹棱桔橙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在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建设和管理的10796亩果园,是四川丹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口水果种植基地,这里产出的柑橘有很大几率出口国外。2024年,500余吨“丹棱桔橙”远销新加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总产值上千万元。

齐乐镇红石村,是丹棱县丹橙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丹棱县优质晚熟柑橘生产核心区。为了延长柑橘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该村并未把眼光停留在水果种植一个点上。今年3月12日,一家名为“桔缘生态园”的村集体经济餐厅建成营业,成为丹棱县依托柑橘产业农旅融合发展的先行者。

坐落于柑橘树林之间的桔缘生态园是一栋民居式建筑,这座两层小楼集餐饮、棋牌、KTV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餐厅外是一望无际的柑橘树林,优美民居、生态鱼塘、沥青彩道点缀其中,一派新农村气象。

“农闲时节来了,生意越来越好,最近我们还新开了烤全羊业务,你看今晚楼上包间全满。”9月11日一大早,桔缘生态园便接到了订餐电话,十几名工作人员有序忙碌起来。据红石村党委书记倪川介绍,该餐厅总投资419万元,村集体经济占股56%,其余为社会资金。开业半年以来,营业额已达80余万元,年终可突破百万元大关。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力争达到110万元。

“柑橘除了吃还能干嘛?”诞生于丹棱本土的四川威兰特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柑橘精深加工,在该公司董事长倪伟眼中,小小柑橘浑身是宝——“能吃、能喝、能赏、能讲故事。”

“我们的新品果酒卖爆了!好多客户货刚到或还在路上就又下单了,现在订单堆积如山,我们只能加班加点生产。”9月13日,位于丹棱经开区B区的四川威兰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异常忙碌,倪伟介绍,今年该公司新推出的“if”系列果酒,围绕抖音、小红书等新一代内容电商的精准化布局,品牌影响力呈爆发式增长,直接带动了产品销量在线上线下的全面开花。目前,该公司旗下的“if果酒”长期在抖音“果酒类排行榜”名列第一,截至8月底销售额已近亿元,在此背景下,该公司预计今年底可实现2亿元的销售目标。

在该公司忙碌生产的同时,其二期生产基地——威兰特梦工厂项目建设也进入尾声。该项目定位“乡村工业旅游目的地、三产融合的创新性场景”,目前主体建筑已完成,正在进行内装以及设备的订造,计划在明年初投产运营,工厂的生产加旅游年产值预计将超过4亿元。

75岁见证者说

欧阳建:

科技赋能,

为“丹棱桔橙”插上翅膀

欧阳建是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退休职工,多年从事柑橘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是丹棱柑橘行业引入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先行者。

“一辈子跟柑橘打交道,见证参与了丹棱晚熟柑橘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近日,欧阳建回忆道,1998年,丹棱县从中柑所引进首批不知火果苗十几株,经历了十余年的培育和推广,终于得到群众和市场认可,规模上成为丹棱晚熟柑橘的半壁江山;爱媛系列刚刚引进丹棱时,一个系列就有20多个品种,在欧阳建等农技专家的不断选育下,最终敲定爱媛38号大面积推广,其中艰难和辛酸难以言表。

“新品种到底能不能落地种植,群众接不接受,关键在于试验田的效果,需要我们冲在最前面。”欧阳建说,为了更好推广和研究各类新型柑橘品种,发挥农技人员的表率作用,2002年到2022年期间,在政策和组织的鼓励下,他在50岁时选择了二次创业,到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承包了40亩果园,种植不知火、大雅柑等最新品种,成为全县十几个新品培育推广示范点之一。从那时起,欧阳建和妻子几乎天天泡在果园里。

作为农技人员,科技赋能柑橘种植的道理,欧阳建深信不疑。2015年开始,欧阳建投资数十万元,陆续从海南省等地引进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气象观测系统等设施设备,一举让他成为丹棱县柑橘种植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科技赋能,为‘丹棱桔橙’插上翅膀,引进高科技设施设备后,每亩节水150立方米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50%,节肥40%-60%,产量增长30%。我在投用的当年就收回了成本,那些设备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欧阳建说。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他所负责的果园结出了累累硕果,常年产量保持在10万公斤以上,不但产量高,质量也属上乘。

因此,欧阳建的果园成为周边群众和上级领导学习考察的热门地。一次,由70余辆车组成,满载成都市蒲江县农技专家、果农的车队到欧阳建的果园考察,将果园围得水泄不通。只要是群众前来学习,欧阳建都会倾囊相授,每年找他学习种植技术的群众数以万计。

如今,年过七旬颐养天年的欧阳建仍旧持续关注着当地晚熟柑橘产业的发展。面对如今行业中出现的市场饱和、价格波动等瓶颈,欧阳建表示,可以从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科技化赋能和研发普及新品种等方面寻求突破。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