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近日,“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2024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民歌山西邀请赛在山西吕梁落下帷幕,来自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6名选手参赛。经过紧张角逐、严格评选,东坡区文化馆副馆长王洪光以东坡文化主题原创歌曲《临江仙·夜归临皋》获得一等奖。 9月14日上午10时,东坡区文化馆琴房里,王洪光正在创作。钢琴前,他的手指灵活地在琴键上跳跃,每一次触碰都流淌出清澈而悠扬的琴声。忽然,王洪光的手指轻轻落下,最后一个音符缓缓消散在空气中。他微微侧头,眉头轻蹙,静静思考。随后,他在本子上快速记录,记录完毕,他又轻声哼唱起刚才弹奏的曲调,似乎在寻找最完美的旋律线条。 “刚才完成的是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谱曲。”王洪光说。给东坡诗词谱曲这一想法,是王洪光几年前萌发的。从那时起,他便沉浸在东坡的世界里,用心去感受每一首东坡诗词背后的情感与故事,目前已经完成了《海棠》《行香子·述怀》《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等近20首作品。此次获奖的《临江仙·夜归林皋》创作于去年夏天。目前,该歌曲已在各大艺术院校传唱,成为各音乐会的演唱曲目。 在王洪光的精心构思下,《临江仙·夜归林皋》被巧妙地分为三个段落。从东坡醉酒的叙述,到中间紧打慢唱的板腔体,再到最后旋律的拓宽。歌曲中还加入了昆曲及典型京剧唱腔,让其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说着,王洪光唱了起来。他的歌声里,有苏东坡开怀畅饮后的迷离与遐想,也有东坡在酒意中挥洒自如,抒发人生感慨。吟唱渐低至无,那个风神潇洒、襟怀旷达的东坡在心中呼之欲出,他达观超旷的精神、独特的个性和真情,让人沉浸其中。 为了让歌曲能更加淋漓尽致体现苏东坡创作《临江仙·夜归林皋》时的心境与情感,王洪光不仅反复研读了词的文本,还深入细致挖掘了其创作背景及苏东坡当时的个人境遇。 这不仅是王洪光在创作《临江仙·夜归林皋》时的坚持,更是他一贯的创作原则。 在王洪光心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音乐,是一种极具传播力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始终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以严谨的态度去创作每一首诗词曲谱。每当他着手为一首诗词谱曲时,都会首先沉浸于诗词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注解,力求全面理解诗词的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然而,这仅仅是他创作过程的开始。为了更深入地把握诗词的精髓,他不遗余力探究诗词的创作背景,努力还原作者当时的情感基调。王洪光坚信,唯有真正站在作者的视角去创作、去演唱,才能赋予作品灵魂,使其更加贴近原作,更加生动传神,从而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间有味是清欢”“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些脍炙人口的东坡诗词,常常在人们口中轻轻吟诵,触动无数读者。然而,尽管许多人能随口说出几句东坡佳句,但仍有一些人并未真正了解全文、深入品味其中韵味。因此,王洪光看到了通过歌曲传唱这一形式来推广东坡文化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增强人们的记忆,使东坡的诗词更加深入人心,还能为东坡文化的广泛传播插上翅膀。 作为一个已经在眉山生活了15年的东北人,王洪光早已将自己视为东坡故里的一份子。同时,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深知弘扬和传承东坡文化,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在日常的创作中,民族声乐专业毕业的王洪光用音乐的语言诠释东坡诗词,去传达那份超脱与豁达。而当跟团出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或是站在全国各大舞台上时,他更是不遗余力展现东坡文化的魅力,通过自己的歌声和表演,让更多的人走近东坡、了解东坡、喜爱东坡。他相信,只有让东坡文化真正地走进人们的心中,才能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正说着,王洪光的手机铃声响起,原来是东坡区文化馆“百坡女子合唱团”的学员打来电话,咨询关于合唱团开课的具体事宜。 “除了创作之外,我平时的工作就是和群众打交道,为群众服务。”挂断电话后,王洪光笑着说。他深知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渴望与需求,始终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努力的方向,用专业知识热情为群众服务。 截至目前,王洪光已辅导社区团队20多个。这些团队在全市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频频登台亮相,不仅展示了才艺,也屡屡获得观众和评委的好评。此外,由他主讲的“百坡文化课堂”声乐公益培训、“民进同心公益艺术大讲堂”等,也深受群众喜爱。场场爆满,学员们热情高涨,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王洪光对东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王洪光表示,群众就是最好的传播者。他将继续把自己创作的东坡诗词相关曲目在群众中广泛传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东坡文化。同时,他还希望能完成一本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歌曲集,并举办一场东坡诗词声乐专场音乐会。他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东坡文化更加深入地走进人们的心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