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琴 实习生 郑怡/文 杨鹏/图 千畦细浪舞晴空,三苏古祠迎客来。9月11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在我市启动。接下来一周,来自中央在川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将兵分三路前往四川12个城市实地探访,聚焦“巴蜀文化”主题,全面展示四川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 启动仪式结束后,当天,10余家媒体记者以我市三苏祠博物馆为起点,先后前往我市东坡区报恩寺、青神县竹里巷子、中国竹艺城等地,目光在古迹与新景之间穿梭,从古老的建筑风格到传统的民俗技艺,从文人墨客的传奇故事到民间流传的趣闻轶事,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厚度,记录下眉山历史文化发展的万千气象。 以三苏祠为起点 探寻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新内涵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媒体记者走进三苏祠博物馆,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穿梭在古朴的建筑间,他们采访专家学者,追寻着三苏父子的生活足迹,从一间间展室中挖掘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故事,用镜头与笔触记录下博物馆里的每一处细节。 对于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的韩雨汐而言,博物馆里有关三苏的文化印记她都十分喜爱,不时用笔和镜头记录。“苏东坡曾入选法国《世界报》‘千年英雄’,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韩雨汐说,现场参观的《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在中心的海外平台报道后,反响十分好。这次想从国际观众感兴趣的角度去挖掘,以vlog的形式,实拍实得,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在国际平台传播,将三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更生动、更全面地展现在全球观众眼前,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领略到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既是巴蜀人文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座丰碑。作为眉山本地媒体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忆一直对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情有独钟,她曾和同事们一起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了“东坡行旅——中国东坡文物主题游径”眉山区域智慧导览建设是如何在全国率先完成,见证了大型历史原创话剧《苏东坡》120场演出、音乐剧《苏东坡》巡演40余场座无虚席的盛况。接下来,她将守正创新,讲好眉山故事、四川故事,做三苏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用实际行动为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创新储存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竹编为载体 挖掘传统历史文化独特新魅力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走进东坡区报恩寺,宋元时期的建筑让大家眼前一亮。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大叉手逗脊……精美的雕刻、精巧的构造、美观的造形惹得大家连连称赞。来到青神县竹里巷子,穿梭在蜿蜒的巷弄里,这里依托独有竹产业优势和特色村庄资源,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特色示范点,让大家印象深刻。而在中国竹艺城,他们将目光聚焦于竹艺作品,亲身体验竹编技艺,与竹艺传承人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我市竹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以及这些做法对当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眉山历史文化悠久,三苏父子辉耀古今,长寿文化、竹编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改革报社四川记者站记者何广丙被眉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染,采访现场,他和同事仔细地记录下眉山的每一处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景、每一个动人的历史传承发展故事,他希望通过笔触和镜头,将眉山人文之美、艺术之美以及岁月沉淀的痕迹展现给大众,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自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吴晓婧和同事,来到眉山后一直没有闲下来。他们奔走在采访一线,探寻着那些隐藏在时光深处的文化瑰宝。在她看来,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所在。眉山这片土地,就像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每一处角落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来到眉山,她亲眼见到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星,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接下来,带着那份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她将深入巴蜀大地,从古老的街巷到宁静的村落,从喧嚣的市井到肃穆的古迹,去挖掘那些熠熠生辉的文化亮点。 以笔为犁,深耕文化的沃壤;以镜头为窗,展现文化的多彩。短短一天时间,记者们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如实记录眉山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每一处古迹、每一段故事、每一种民俗……眉山的历史文化也在记者们的笔和镜头下清晰记录,将进一步为眉山奋力打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眉山样板”、坚定文化自信的“眉山载体”赋予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