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甄植林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一位是青神的社区党委书记,一位是白血病患者,他们之间相隔千里,素昧平生,却因造血干细胞而将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8月30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医务人员顺利地从来自青神县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吕成的体内成功采集23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这份“生命的种子”将承载着志愿者及所有人的美好祝愿,经过重重接力,移植到数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体内,萌发新的生命希望。 吕成成为全国第18345例、全省第784例、眉山市第7例及青神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当时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听到初配成功,我还不相信,毕竟这个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吕成回忆说,“当时听到能救人,也没多想什么,马上就答应了。” 8月26日,安排交接好社区的工作后,吕成在妻子的陪同下,前往成都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其实,从今年5月被告知初配成功,到正式进入捐献程序,中间三个月的时间里,需要经历很多规定性的流程,如身体检查、手续办理等。 “这三个月我做足了准备,改变生活作息,锻炼身体,甚至吃中药调理体质,体重减了10多斤……”8月30日,已经注射了4针动员剂的吕成躺在病床上,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开始的半个小时很难熬,因为身体不适应,整个人有些虚脱。”历经5个小时后,捐献终于结束。吕成躺在床上休息了数小时,慢慢恢复了精神。 1991年出生的吕成是青神县青竹街道青衣社区党委书记。除了这个身份,吕成还是青神县退役军人先锋应急救援队的发起人。多年来,他在社区广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并为社会救援贡献力量。 “捐献完成后,就像‘轻舟已过万重山’。回想自己捐献的初衷,现在看来,不论是社区党委书记、救援队发起人,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这三个身份,都应该做出榜样示范。我也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动其他人加入这样的善行中来。”吕成坚定地说。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不断加大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宣传力度,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进高校,为广大民众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让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奉献爱心,挽救生命。从2018年至今,我市已累计有1000余人份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