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9月4日,东坡区多悦初中,学生刘晓艳返校报到,看到教室里明亮的护眼灯、崭新的防近视桌椅,为她的新学期点亮了好心情。
刘晓艳等学生不知道的是,教室里新的护眼灯和防近视课桌椅全部来自眉山市“快乐小东坡 明眸正心”健康工程。2023年5月,眉山市被纳入全省开展“明眸”健康工程和开展“正心”健康工程试点市州。全市以慈善参与为突破,整合联动教体、市慈善总会等资源,先后在区县、乡镇中小学开展了两批工程试点。一年多时间,爱心和善心的浇筑下,近百间教室完成了灯光桌椅改造,一批示范性心理咨询室建设起来,惠及师生6万余人。
善行善举,彰显眉山城市温度。近年来,我市将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为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抓手,逐步健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有效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努力促进全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东坡故里,爱心的细流在汇聚,善行的微光照亮前路,成为高质量发展中一抹靓丽的底色。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郑顺 文/图
守望相助 以爱筑城
构建慈善救助新格局
千年之前,慈善“达人”苏东坡,创办“救儿会”、建立“安乐坊”、修建“东坡井”,动人故事广为流传,深深滋养着岷眉大地。千年之后,东坡儿女承袭先贤之精神,弘扬东坡文化,以点滴善举让爱心传递。
两岁女孩不慎将人工耳蜗遗失,眉山市民纷纷加入到找“耳朵”的行列中,帮助女孩重回有声世界;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本地200余吨鹌鹑蛋滞销,350万眉山人号召集结,六天买光滞销鹌鹑蛋,为企业打通销售渠道;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全市着力建设“快乐小东坡·融眉驿站”儿童服务站,积极探索“慈善+儿童”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眉山模式”……时间的刻度上,东坡儿女的慈行善举,留下无数不凡的印记,在全市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增添了温暖底色。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坚持为善引领、为爱导航,将慈善公益与经济民生同步推进。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齐心协力,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慈善公益网络,全市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慈善组织主干、社会公众参与”的联动体系。
政策护航慈善管理运营——全市聚焦“六大慈善”建设,优化慈善政策体系,制定《眉山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不断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级评定,制定“眉山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等,不断规范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
慈善创新发展机制持续显效——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慈善服务体系,建设慈善工作服务站点138个,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慈善资源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
慈善力量得到较快发展——全市按照“有制度、有阵地、有专人、有项目”四有要求,实体化运营县(区)慈善会。市县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工作专题培训,分层培养督导型、实务型、专业型人才100余人。实施“阳光慈善”工程,规范慈善管理机制,每季度定期公开募集情况、使用情况,提高慈善社会公信力。
点亮希望 共创未来
以项目精准服务开展救助
一座城市,因为有爱,才变得更加温暖;一座城市,因为有爱,才变得令人向往。在眉山,慈善事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融入了“三市一城”建设全过程。全市慈善组织健康发展,慈善领域不断拓展,慈善服务蔚然成风,慈善活动日益活跃,慈善文化普及推广,“大慈善”“新慈善”“实慈善”“广慈善”取得累累硕果。
在慈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项目是其中重要一环。
据介绍,全市坚持为民优善、实施“慈善+”项目,深领域广行善举。
着力“慈善+民政事业”,全市设立了眉山市老年人关爱基金、眉山市未成年人关爱援助基金等专项基金,冠名基金达到19支,资金规模3800余万元;与壹基金、国际救助儿童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等进行深度合作,探索“慈善+养老”“慈善+未保”“慈善+救助”等模式。
着力“慈善+乡村振兴”,彭山区创新“慈善+产业”模式,建立了全省首支葡萄公益基金,实施“葡萄企业联盟定向捐”“直播消费捐”“群众随手捐”,筹集资金5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公益慈善助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公益慈善”的新路子。东坡区策划实施“罗平粮仓”慈善项目,开展需求收集、资源联动,实施活动10余次,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
着力“慈善+基层治理”,全市共设立社区慈善微基金120支,募集资金435.5万元,策划实施社区慈善项目300余个,惠及群众20余万人。
“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饭,价钱还实惠,吃得放心吃得饱,娃娃们也能少操心了!”今年72岁的代婆婆是天盛长岛小区居民,也是东坡区大石桥街道苏辙社区助老餐厅的常客。2023年11月,苏辙社区助老餐厅正式营业。助老餐厅是我市重点建设的民生项目,也是慈善项目。在助老餐厅建设过程中,我市推行“慈善+老年助餐”模式,采取“五个一点”,即“政府补贴一点、银行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基金支持一点、老人自付一点”的方式运营。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政府每餐补助20%,建行赞助每人每月10次“立减5元”优惠,12元或15元的套餐,最终老人只需自付4.6元或7元。
围绕群众需求,我市设计实施“快乐家”困境儿童居家改造、“浴见眉好”老人助浴等特色品牌项目20余个。如今,这些项目已在眉山落地开花,转化成救助者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守正创新 爱心涌动
营造“人人向善”社会氛围
眉山市第二届“快乐小东坡·善行守护”困境儿童关爱暨城市公益慈善徒步活动即将开启。9月3日,一次别样的“city walk”号召引起众多眉山市民的关注。这项活动是眉山探索“公益慈善+儿童关爱”服务模式,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合有关部门发起的困境儿童关爱品牌公益活动。参与者通过公益徒步方式,倡导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发动周边群众为困境儿童筹集善款。善款用于帮助孤残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遭受侵害儿童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摆脱困境,助力各类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去年4月,该项活动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首次举办,近千名慈善企业家、爱心市民、公益人士身着“荧光绿”,用行走点亮公益之路,在春光中播撒爱的种子。
“今年,活动将在眉山城市新中心太和公园举行,预计将有1700名市民参与。”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慈善事业要继续做大,光靠部分单位和组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创新活动,畅通知晓参与渠道,最大程度调动社会各方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眉山围绕慈善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慈善队伍提能,加强数字技术赋能,广泛开展“消费捐”“随手捐”“服务捐”等活动,创新“慈善+产业”“慈善+婚恋”“慈善+未保”等模式,大力营造“慈善小屋”“爱心驿站”等场景,全面向常态慈善、全域慈善、大众慈善、专业慈善转变。
围绕群众需求,我市着力打造“慈心仁行”“小城大爱”“爱邻街坊”等本土慈善品牌。加快慈善场景营造,建立慈善街区10余处、慈善广场30余处、慈善小屋50余个、爱心驿站200余个,在全市婚登中心、殡仪馆、福彩售卖点设立慈善工作服务站。
微光汇聚大爱,善行温暖全城。去年9月,眉山市举办了首届“慈善之夜”公益颁奖晚会,首次颁发“眉山慈善奖”,评选出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10家慈善爱心企业、10个慈善爱心组织、10名慈善爱心个人和10个优秀慈善项目,以榜样之力号召众人参与,弘扬东坡慈善文化。
幸福之城,梦想启航。在这个丰收的9月,怀着梦想,带着责任,眉山慈善事业继续向着美好愿景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