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以新型工业化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工业发展生机勃勃。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琴 文/图

“公司所生产原菌液每毫升里含有250亿个微生物,如果做成粉剂,每克至少含有2000亿个微生物。”8月13日,在四川施金格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微生物发酵车间,企业负责人指着高速运转的电机介绍。

在这个被称为微生物“超级工厂”的车间内,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运用功能性菌株筛选技术、液体高密度发酵技术、菌体细胞休止与激活技术、土壤微生态修复技术等先进生物学技术,开发绿色、高效的合成生物学产品,让科研转化开花结果,亿万个小小的微生物摇身变成农业生产的“香饽饽”。

以新型工业化之“新”,提升新质生产力之“质”,实现高质量发展之“高”。6月召开的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进一步为眉山未来高质量发展开出了“处方”。

近年来,眉山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从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准定位,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定扛起省委赋予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围绕再造一个“工业眉山”的奋斗目标,持续深耕“1+3”产业主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构建具有眉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眉山新篇章。

以新质生产力为重点

创新动能泉涌波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眉山牢牢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新引擎”,下非常之功、施非常之策、用非常之力,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试转化基地建设、“智改数转”、“两业”融合、深化改革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作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新质生产力更加“新”欣向荣。

当天,在眉山天府新区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的后台大数据监控平台前,卫星技术专家组正在通过“天府星座”系列卫星回传的数据,对新区全域农业进行监测。该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发射“天府星座”01-10号卫星,完成第一阶段组网,成为我国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卫星星座。

这其中科技创新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动力。“我们自主开发了‘星瞰河山’平台,实现了卫星数据的采、存、算、管、用,达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能力,一个平台实现管理决策的一站式服务。”该公司董事长邹云坤介绍,“星瞰河山”平台已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自然资源等行业,为各领域智慧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在创新驱动下,环天智慧在航空航天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天府星座”已面向全国提供超过200余次遥感数据支撑,累计获取遥感影像覆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服务项目数十个,卫星遥感应用产业产值已达5亿元。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是重要载体。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便是生动实践。该中心的建设是眉山市委、市政府聚焦眉山“1+3”现代产业需求,助推“制造强市”发展的有力举措,被列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件大事”。

“项目集新能源新材料研发、中试、人才培养于一体,建成后将极大推动眉山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眉山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提供人才支撑。”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初步引进4个院士团队和13个高能级中试项目,将为眉山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

翻开眉山向“新”求“质”的答卷,眉山一笔一画清晰作答。我市紧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要求,按照省委“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工作思路,坚持围绕产业、依托企业、整合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地合作,积极引育创新型企业,产业发展变轻、变优、变新、变绿,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截至目前,眉山建成了万华化学绿色合成中心等创新平台,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创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四川大学与全市17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4户,认定全省制造业标志性产品企业10个、居全省第4。同时,全力深化“成都研发+眉山转化”,加快建设杉杉人造石墨等30个中试研发平台。

以“智改数转”为导向

转型之路蹄疾步稳

“智改数转”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全市“智改数转”的“佼佼者”,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着多年的“爬坡上坎”,一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这其中,“智改数转”是企业立于行业之巅的核心关键要素。

8月14日,走进德恩精工车间,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智能”体现在工厂的各个环节,“机器换人”的场景淋漓尽致,数字化让这家企业焕发新机。

“眼前的车间,是公司基于‘5G+产业互联网平台’投资1.25亿元,成功打造的数智化车间,实现了仓储、车间、设备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龙德介绍,公司通过数智化车间的改造,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型制造业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的痛点难点,实现了生产全流程24小时智能化运行,产品准交率达到95%以上、合格率达到99.99%,设备OEE达70%以上,机床操作实现无人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德恩精工便开始它的数智升级之路,从机械化、数控化自动化,到管理信息化,再到数智化,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现在我们的‘德恩云造’工业云平台更是成了行业的‘最强大脑’。”谢龙德一边介绍一边打开云平台,客户产品个性化需求分析、工厂生产效率和进度、柔性生产、青神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清晰可见并实时更新。平台可以通过用户订单、平台分包、企业生产的模式,提供双向定制服务,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接单难、技术难、运维难、转型难等问题,还有效助推企业数智化、平台化、集群化,进一步推动青神本土机械企业数字化集群化发展。目前,入驻和运用云平台的企业已有上百家。

四川丹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智改数转”同样“执着”。该公司作为国内小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主力厂家,压缩机制造装备和工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领先,“智改数转”功不可没。

据悉,该公司从2018年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已完成20余条产线改造。今年更是投资3000余万元,搭建以ERP为核心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完成壳体冲压自动线、壳体自动焊接线、压缩机装配四线等6大线体的改造。“通过智能化改造,公司实现新增产能500万台,产值增加5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8%,优品率提升20%,人工成本下降20%。”该公司董事长庄继海称,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公司真正实现了质变。

对于“智改数转”之路上的“酸甜苦辣”,仁寿县金鹅纺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粟伟仪感触颇深。为了适应市场发展,近年来,公司每年投入技改资金上千万元,全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让公司产品能紧跟市场节奏。

“现在一台生产设备产量相当于原来四台的产量,还能实现断纬自动化处理。”粟伟仪说,通过“智改数转”,公司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车间内纺织设备发生断线缠绕等问题的次数相较于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产量至少提升了百分之十。同时,公司还开发和生产出五大系列3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产品品质领先国内同行,70%的产品更是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正在稳步推进二期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全球工装示范基地。

乘“数”而上,我市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眼下,眉山正大力实施‘智改数转’‘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绿色发展’三个行动,构建‘1+9+N’工业大脑体系,打造眉山市‘智改数转’体验展示中心,积极争创国家高新区,深入推进绿色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日前,眉山全市首个工业领域“5G+新型工业化创新联合中心”揭牌,这为眉山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以中心为载体,将全力对我市工业领域标杆企业,在5G+新型工业化上取得的应用创新成果加以复制,推动多方在5G-A基础网络建设、5G+工业应用、制造业“智改数转”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创新,孵化一批新型工业化领域的创新成果,打造更多“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加快推动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围绕“智改数转”,眉山还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数字化变革催生新动能,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积极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眉山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工业和信息化支撑。

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

产业发展花繁果盛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眉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浪。

走进眉山市首家由工信部公示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沿着公司三期电池片生产车间一路走来,集科技感与时尚感于一体的车间宽敞明亮,智能化现代化设备正高速运转,各工序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正在各个设备前进行数据监测、参数调试,确保各生产环节正常有序推进。

不止三期项目,今年公司四期项目S5车间也正式投用,标志着通威在眉山布局的“超级工厂”诞生了。作为眉山首家百亿企业,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自2019年3月一期电池项目启动建设以来,5年时间里,5个电池工厂均提前建成开线。无论是建设、投资还是产值增长,均创造了“眉山速度”。

目前,通威太阳能已累计在眉山布局88GW的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其中,在眉山建设的一条生产线,产能就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这样强力的发展后劲,为眉山新型工业化发展增添了底气。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前瞻布局的眉山,将“制造强市”战略作为工业化发展“硬支撑”,围绕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深入实施主导产业提质倍增、项目投资增势蓄能等五大行动,从高点谋划、要处着手、实处用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上,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汇聚起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眉山将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到“1+3”(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主导产业上来,聚力锂电、晶硅光伏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如今,眉山三大新兴产业集群迅速起势、迅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眉山全市“1+3”产业实现产值737.2亿元,增长17.0%。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长15.4%,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9.1%,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5.4%,医药食品产业增长6.1%。

身处成渝地区的眉山,是全国科技资源的重要集聚地,也是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在新型工业化之路上,眉山把目光锁定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当前,眉山正乘势而上,立足资源禀赋,抢滩新赛道,积极培育形成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雅保四川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项目在眉投产是眉山全力壮大新兴产业的重要缩影。该项目是迄今为止雅保在中国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也是2021年四川省引进的单体投资最大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项目和商务部外经贸提质增效重点支持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氢氧化锂生产基地,对推动眉山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技术创新的主战场,眉山将紧扣“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