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文/图
一块田,记录科技为天府粮仓建设赋能。
今年7月,东坡区太和镇的高标准农田里,新农人陈燕红的承包地安装上了智能虫情测报灯,它能对害虫进行诱捕、分析,并形成数据报告,可以精确掌握田间害虫的发生种类、数量、发生趋势等,相当于给稻田请了个“智能保姆”。这项技术,正在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逐步推广。
一片天,见证产业变革新高度。
6月15日,9名来自卫星遥感、航空航天领域的两院院士莅眉,出席以“星耀天府 科创眉山”为主题的“院士眉山行”活动暨第二届眉山卫星产业发展大会。万米高空上,“天府星座”一阶段10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完成组网,累计获取遥感影像覆盖面积3000万平方公里,相关卫星遥感数据在高标准农田、防灾减灾、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等方面已开展运用。
一粒药,折射乡村卫生体系建设背后的民生之变。
“徐医生,我来拿药。”不久前,有着高血压病史的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村民李春蓉,花费7元,从村医徐远利手中接过降压药。如今,全市村卫生室已100%设立“两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用药专柜,像李春蓉这样的人群,在家门口就可以治疗常见病。
今年以来,眉山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引领撬动各领域各方面发展。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眉山新篇章过程中,东坡故里踏出稳中求进的节奏、形成特色鲜明的探索、交出了亮丽的发展成绩单。
经济向好
踏出稳中求进发展节奏
2021年,眉山首列国际班列正式开通。聚焦眉山本地货物,通过公铁联运、陆海联运等模式,眉山国际铁路港已经成功组织并开行中欧、中老、中亚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班列279列;今年上半年,已开行国际班列136列,同比增长166.7%,运输品名增至13种,服务企业增至11家。
今年上半年,眉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其中,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正增长,增长率71.4%。与之相对应,今年以来,我市制造业用电量也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
又快又稳,是眉山发展的鲜明节奏,更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坚定扛起使命任务的担当作为。
在眉山众多干部群众看来,谋划今年工作,眉山之所以能做到重点突出、聚力突破、精准发力,从而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源于清晰的目标定位和工作的抢前抓早。
1月4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市明确要统筹推进“强工业、稳农业、扩消费、优投资、惠民生、守底线”,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发展,招商先行。在市委经济工作会召开前两天,全市招商引资“春季攻势”动员会召开,围绕“1+3”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吹响了大抓招商引资的集结号。
抓早,起跑就是冲刺。抓细,围绕具体问题出招。
围绕制造强市,加速“智改数转”。眉山组建了“智改数转”工作专班,建立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评价体系和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库,分产业、分批次开展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一企一诊断书”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筑牢“压舱石”,锻造服务业新优势。6月15日,四川省启动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眉山积极相应,印发《眉山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全市开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三大行动。政策落实一个月,全市通过家电以旧换新共累计销售家电1313台(套),销售金额637.13万元;销售汽车204辆,总计销售额超2800万元。
学习“千万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眉山启动建设10个精品村和田园天府、人文东坡、不老彭山、大美仁寿、山水洪雅、大雅丹棱、竹里青神等10个农商文旅综合体组团,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0个,多措并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缓急并重、张弛有度,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眉山着眼全局突出重点,行动蹄疾而步稳,踏出鲜明的“眉山节奏”。
发展向新
绘出产业提质蓄势蓝图
6月初在成都举行的“创享都市圈 链接新未来”——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上,眉山市发布了科技协同创新需求清单,以期携手成德资三市,共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聚合各方资源力量,促进“政产学研用”融通。
实际上,以“创新”促“两新”,眉山脚步不停。依托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眉山与成都合作建立了成眉协同创新中心,成眉同城化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已帮助多家在眉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领域企业促进研发和成果转化。
“我们正全面梳理分析‘1+3’产业赛道,编制主导产业创新链图谱和年度创新计划,精准进行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梁宁表示。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构竞争新优势,眉山如何从“新”出发,如何向“新”而行?6月18日,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召开,重点研究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五个一体推进”——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一体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一体推进外部招引与内部挖潜,一体推进民生改善与共同富裕,一体推进经济发展与安全稳定。
走出“新”步伐,提升传统产业“含金量”。今年,四川丹齿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定制化设计生产线,以机器替代繁重和重复的生产环节。通过“智改数转”,该公司5号特种传动车间仅8个人就贡献了整个企业一半的产值。
走出“新”步伐,还要拥抱迈向“智”时代。开展电解质破碎系统流程改造、残极在线自动清理系统设备改造,与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头部企业联合研究开发阳极炭块自动清理机器人、组装阳极在线喷涂机器人……目前,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已有10个。该公司总工程师李勇介绍,公司预估投资超7亿元用于推进电解铝节能及环保绩效升级改造项目,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电9300万度以上、各类污染物排放减少414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自主减排。
走出“新”步伐,更要塑造“新”优势,提高产业支撑力。“我们将聚焦三大方向,提升产业支撑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山将紧盯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布局三大方向发力,大力实施“智改数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群成势。
民生向暖
持续改善民生释放红利
早上7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职工通勤车准时从成都出发,目的地是70公里外的四川省儿童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全面托管,负责输出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自2022年底开诊以来,每周都有50名左右来自华西第二医院的医生在这里坐诊、查房、手术。
四川省儿童医院是省“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卫生健康项目,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走出省会城市、布局在地级市的省级儿童医院。“过去一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通过品牌、技术、管理、人才、平台五大要素平移,在提升区域儿童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四川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陈杰说。落地眉山一年多时间,医院的儿科门诊已全面开放,同时建起了13个临床系统疾病诊疗中心。
更多医疗卫生发展的红利延伸到了乡村。2022年6月8日,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时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殷殷嘱托,牢记在心。近年来,眉山高度重视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基层为重点,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打造现代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先行市。
为最大化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眉山整合撤并一批“小散弱”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服务点,盘活现有资源,优化机构布局,集中力量建强一批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成涵盖“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优化整合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普通乡镇卫生院68家和村卫生室1231家;建成11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00%的村卫生室设立“两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用药专柜。
惠及乡村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目前,全市正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医院)二期、四川大学眉山校区等项目建设,启动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项目二期建设。建成国际攀岩中心、太和公园和城市艺术中心,加快推进市工人文化宫(两宫一中心)建设。完成太和南路东段(文定街—双凤街)市政道路建设。
聚焦居住环境解决“脏、乱、差”等问题,眉山“一区一特色”推进老街改造与老旧小区升级,200余个城镇老旧小区正在进行改造,一环北路、苏源路、孟文路等9条市政道路刷新改造进度,30余个城乡农贸市场实现达标提升。
特色的文化元素不断“上新”。“东坡步道·大家之路”一期和二期向市民开放,三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聚焦构建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全市根据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规划建设一批乡音“微剧场”、乡(村)史馆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依托各级平台和文化空间,全市各地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东坡文化教育普及活动等,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热潮正在全市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