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立法保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新进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法制的支持和保障。法制不仅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了法律框架和规则,还确保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日前,川渝两地推动法制协作,“经济圈”建设迎来新进展。

【毗邻地区合作】

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获行政主体资格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合作迎来里程碑时刻:7月29日和31日,川渝协同立法项目——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先后在四川、重庆两省市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表决通过,意味着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依法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使命。川渝高竹新区先行一步,于2020年12月由四川省政府与重庆市政府共同批复设立。“3年多来,两省市打破行政壁垒,努力在新区内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服务体制和改革创新体系。”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代永波说,去年新区的“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运行模式获全国推广。

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作为广安市政府、重庆市渝北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新区规划建设等工作。但随着经济管理、开发建设等行政管理事项不断增多,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缺乏明确法律依据、行政管理权限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比如,要修一条跨越渝北和广安的路,即使两边同时立项推进,但由于实施标准、监管要求等不同,很难做到步调一致。”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钟超说,真正消除差异亟须川渝两省市出台地方性法规,赋予新区管委会行政主体地位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

重庆市人大财经委经济监督处处长蒋德阳介绍,两省市在决定中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核准和备案等一些核心管理权直接给予明确,同时要求省、市、县各级向新区赋权其他管理权,着力解决政策差异问题。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智刚认为,决定明确新区经济管理有关工作由新区管委会负责,社会事务有关工作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体现了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鲜明取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认为,川渝两省市通过协同立法方式规范、保障和促进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集成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将为全国毗邻地区深度融合提供实践样本。

该决定于8月1日施行。川渝两省市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强衔接,加快制定行政管理事项下放清单,细化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有关行政管理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社会保障服务】

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一卡通用”、川渝“跨省通用”

7月29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四川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草案)》(简称《草案》),拟立法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一卡通用”、川渝“跨省通用”。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两地人员往来频繁。公共服务领域卡码过多过滥、互不通用,影响人口全域流动,影响信息沟通,不利于提高行政效能及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一卡通”地方立法,以法治方式逐步构建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新格局,促进“减证便民”,是顺应群众需求,回应人民期待的客观需要。

《草案》明确,将结合四川实际,创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旅游观光、资金发放等领域的一卡通用。在完善川渝协同机制上,将共同研究相关重大事项,完善配套措施,统一应用场景;加强与重庆市社会保障卡应用平台对接,实现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数据共享共用。

此外,《草案》还结合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实际情况,增加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的规定,便于为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

【文化交流传承】

川渝两地协同推进川剧保护传承

日前,在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表决通过,将于今年9月1日施行。

《条例》明确了要强化对川剧艺术表演团体的扶持和指导,加强对名团、名家、名戏、名址等川剧艺术品牌以及川剧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明确健全传承体系,建立传习基地,注重集体传承和活态传承。

在川剧人才方面,《条例》指出,要完善人才制度,加大对川剧领军人物、紧缺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育力度等。

《条例》提出,通过提升川剧艺术创作水平、拓展川剧市场、加强川剧科研工作等举措,强化川剧保护传承。

目前,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作为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的项目统筹推进,同时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年度重点任务。

在《条例》中明确了川渝协同机制,明确川渝两地协同推进川剧保护传承的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方式,鼓励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创作、演出等深度合作。支持川渝两地联合开展川剧的省际、国际交流,以及与其他剧种和艺术门类的合作交流。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